[发明专利]一种滑坡加固系统及其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16923.0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4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龙万学;李昌龙;魏小楠;赵振宇;吴维义;姬同旭;陆瑜;牟星宇;凌桂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5/76 |
代理公司: | 贵州启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08 | 代理人: | 赵彦栋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台 斜桩 加固机构 加固系统 锚固机构 滑坡体 微型桩 直桩 桩群 滑坡 垂直设置 公路边坡 加固结构 倾斜设置 竖直向下 拓扑结构 抗力 拓扑 施工 | ||
1.一种滑坡加固系统,它用于固定滑床( 001)上的滑坡体( 002 ),其特征在于:它为一组以上设置的加固机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设置在滑坡体(002)上的承台(1)及穿过承台(1)使滑坡体( 002 )与滑床( 001 )固定连接的微型斜桩群(3)、微型直桩群(5)和锚固机构,并且所述微型斜桩群(3)与锚固机构组合为上部加固机构,微型斜桩群(3)、微型直桩群(5)与锚固机构组合为下部加固机构;所述上部加固机构以横向拓扑或横纵向组合拓扑形式布置于滑坡体(002)上层成为上部加固体系(003),所述下部加固机构以横向拓扑或横纵向组合拓扑形式布置于滑坡体(002)下层成为下部加固体系(0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坡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机构的微型斜桩群(3)设置在承台(1)中部且相对于承台(1)垂直设置,微型直桩群(5)设置在承台(1)底部且竖直向下设置;所述锚固机构相对于微型斜桩群(3)倾斜设置,其包括设置在承台(1)顶部的锚头(2)和锚索(4),所述锚索(4)的自由端(401)与锚头(2)连接,锚固端(402)与滑床( 001)固连;所述微型斜桩群(3)和微型直桩群(5)均由三根以上呈三角形或梅花拓扑形式布置的微型桩组成,并且微型斜桩群(3)与锚固机构呈菱形组合为上部加固机构;微型斜桩群(3)、锚固机构呈菱形布置并与微型直桩群(5)组合为下部加固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坡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桩包括钢管(7)和浇注在钢管(7)内外的砂浆层(9),在钢管(7)中部设有呈三角形分布的钢筋组(8),钢筋组(8)内中心处设有注浆管(10);钢筋组(8)外设有多组三角固定环(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坡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机构的锚索(4)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向下0~10º设置,并且其与微型斜桩群(3)之间的夹角为30~45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坡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1)由钢筋混凝土连接层(101)和三角形混凝土垫层(102)构成,所述钢筋混凝土连接层(101)内设有构造钢筋网(103),构造钢筋网(103)的网格内设有贯通承台(1)且延伸至锚固最深处的锚孔(104)和桩孔(105)。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滑坡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设计所述加固机构的微型斜桩群(3)、微型直桩群(5)和锚固机构的相应布置形式;
s2、在滑坡体(002)上以横向拓扑或横纵向组合拓扑形式布置上部加固体系(003)和下部加固体系(004);
s3、调节锚固机构,使桩群受力平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坡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微型斜桩群(3)以三角形拓扑形式布置用于滑坡体(002)稳定性好或稍差时,以梅花形拓扑形式布置用于滑坡体(002)及滑床( 001 ) 稳定性均较差时;
并且,所述微型斜桩群(3)与锚固机构呈菱形组合成上部加固机构布置于滑坡体(002)上层;所述微型斜桩群(3)、微型直桩群(5)与锚固机构组合成下部加固机构布置于滑坡体(002)下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坡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横向拓扑形式布置用于滑坡体(002)稳定性好或稍差时,其为三个以上加固机构横排分布在滑坡体( 002)上或固连在滑坡体( 002 )上的梁体(6)上;所述横纵向组合拓扑形式布置用于滑坡体(002)及滑床( 001 )稳定性均较差时,其为四个以上加固机构呈矩形分布或梅花形布置;
并且,相邻加固机构之间的宽度B值为:
桩群宽度b小于等于1m时, B值为1~2倍桩群宽度b值;
桩群宽度b大于1m时,B=b+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692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态环境建设边坡防护可降解装置
- 下一篇:用于岩土体内部的高效吸排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