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低温下制备氧化镍纳米晶电致变色薄膜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15689.X | 申请日: | 2019-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2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 发明(设计)人: | 吴智升;李明亚;王晓强;赵汪卓;何天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
| 主分类号: | B05D7/24 | 分类号: | B05D7/24;B05D7/00;B05D3/10 |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刘晓岚 |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电致变色薄膜 氧化镍纳米 纳米晶 制备前驱体溶液 电致变色器件 电致变色层 前驱体溶液 传输效率 液相沉淀 研磨 浑浊液 活性高 浅蓝色 脱出 变色 衬底 离子 嵌入 | ||
一种在低温下制备氧化镍纳米晶电致变色薄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浅蓝色浑浊液;(2)制备前驱体溶液;(3)对前驱体溶液进行干燥、研磨、分散;(4)衬底的处理;(5)制备纳米晶电致变色薄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在低温下制备氧化镍纳米晶电致变色器件的方法,用液相沉淀的方法制备出纳米尺寸的氧化镍纳米晶,纳米晶尺寸小,活性高,比表面积大,有利于离子的脱出和嵌入,提高传输效率,从而提高变色效率。制备得到的纳米晶只需要很少的量即可制备出大量的电致变色薄膜,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是一种简单便捷且成本低廉的制备大面积电致变色层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致变色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低温下制备氧化镍纳米晶电致变色薄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是指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材料发生光吸收或光散射,从而导致颜色和透明度发生可逆变化的现象。电致变色玻璃可选择性对外界的可见光和热辐射进行吸收或反射,亦可阻止内部能量的扩散,从而达到动态调节建筑物的温度。将电致变色应用在能源领域达到节约能耗的效果,极具社会意义和商业价值;因此,电致变色技术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航空,和地面交通等领域。
氧化镍作为一种典型的阳极电致变色材料,因为其光学透过率可调幅度大,具有稳定的电致变色性能和较长的循环寿命,备受关注。但常见的制备方法主要集中于磁控溅射法和溶胶-凝胶法和电化学沉积法等。但上述方法或依赖于复杂昂贵的设备和对环境条件苛刻要求,难以制备出大面积且性能良好的NiOx薄膜;或在成膜过程中需要进行高温热处理,导致方法繁琐,能源消耗较大,且没法很好应用于柔性导电薄膜。因此,发明一种简便低成本的工艺且能在室温常压下制备出大面积,性能良好的电致变色薄膜,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低温下制备氧化镍纳米晶电致变色薄膜的方法,能够实现在室温下制备出性能良好的氧化镍电致变色薄膜;该方法简单易实现,成本低廉,具有在电致变色玻璃产业应用和推广的可能性。
一种在低温下制备氧化镍纳米晶电致变色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镍盐溶于溶剂中,搅拌后得到澄清溶液,所述镍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1mol/L;将草酸溶于溶剂搅拌后得到草酸溶液,所述草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1mol/L;将草酸溶液以0.05~0.0625ml/s滴入澄清溶液中,充分搅拌形成浅蓝色浑浊液;将浅蓝色浑浊液陈化放置1h以上;其中,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乙醇或其它溶剂;
(2)取陈化后的浅蓝色浑浊液,离心分离5~15min后,去除上清液,用溶剂进行洗涤,得到前驱体溶液;其中,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乙醇或其它溶剂;
(3)将前驱体溶液置于60~100℃的烘干设备中干燥6~24h,得到前驱体固体;
(4)将前驱体固体置于研磨设备中进行研磨后,放入360~400℃的热处理设备中煅烧20~90min,得到纳米晶粉体;
(5)将纳米晶粉体置于浓度为3~90mg/mL的分散液中进行分散,得到纳米晶分散液;
(6)衬底的处理,步骤如下:
超声清洗处理:将衬底先后用洗涤剂、去离子水、丙酮和乙醇,在超声装置中分别进行清洗处理5~10min后,取出,用烘干设备烘干;
表面活性处理:将经过超声清洗处理后的衬底进行表面活性处理,备用;所述表面活性处理是指用氧等离子体清洗仪或UV清洗剂进行表面活性处理;
(7)取纳米晶分散液通过涂膜工艺涂膜在处理好的衬底的透明导电层上,70~80℃的烘干设备中烘干12h以上,得到纳米晶电致变色薄膜;所述纳米晶电致变色薄膜在实现电致变色的同时,能够储存电能,形成超级电容薄膜,在褪色时将电能放出,通过着色的深浅进行判断电量的状态,实现可视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未经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56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