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目标物体识别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14576.8 | 申请日: | 201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86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贺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舒丁 |
地址: | 31001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目标 物体 识别 方法 装置 系统 计算机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目标物体识别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识别码流中的目标物体,得到识别信息;根据所述识别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漏测目标物体;若存在漏测目标物体,则在所述码流中添加漏测标志以及识别信息,所述漏测标志以及识别信息用于后端设备对漏测目标物体进行补充识别;将所述码流传输至所述后端设备。通过前端设备对漏测目标物体在码流中进行标注,使后端设备在接收到码流之后能够对漏测目标物体进行补充识别。避免由于计算能力不足带来的漏测问题,进一步的提高了识别的准确度,提升了系统的防护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监控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目标物体识别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视频监控系统是安全技术防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先进的且防范能力极强的综合性系统,它可以通过摄像机以及辅助设备直接观看被监视场所的状况。随着人脸检测、人脸识别、人体识别以及车辆识别技术的发展,以及存储、智能化等技术的不断进步,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防范范围与能力也更加强大与智能化。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前端采集设备包括:网络摄像机(IPC)、高清云台摄像机(ITC)以及球机等。前端设备实时采集被监视场所的视频数据,并通过人脸检测以及人脸识别等技术对视频数据进行识别,从而达到监控的目的。
目前的传统技术中,前端设备实时采集被监视场所的视频数据,并对待识别物进行识别,如果视频数据中出现大量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待识别物,则由于检测到的待识别物数量大于识别阈值,会出现漏测目标物体,也就是部分待识别物由于前端设备的计算能力问题无法被识别,进而降低了系统的防护性能。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避免待识别物出现漏测的目标物体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目标物体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识别码流中的目标物体,得到识别信息;根据所述识别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漏测目标物体;若存在漏测目标物体,则在所述码流中添加漏测标志以及识别信息,所述漏测标志以及识别信息用于后端设备对漏测目标物体进行补充识别;将所述码流传输至所述后端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识别码流中的目标物体,得到识别信息包括:检测码流中的目标物体,得到检测物体数量;识别所述目标物体,得到各识别阶段的识别物体数量;将所述检测物体数量以及各识别阶段的识别物体数量作为识别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识别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漏测目标物体包括:根据所述检测物体数量、各识别阶段的识别物体数量以及各识别阶段的识别物体阈值判断是否存在漏测目标物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物体数量、各识别阶段的识别物体数量以及各识别阶段的识别物体阈值判断是否存在漏测目标物体包括:若所述检测物体数量大于第一识别阶段的识别物体阈值和/或当前识别阶段的识别物体数量大于后一识别阶段的识别物体阈值,则存在漏测目标物体。
一种目标物体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前端设备传输的码流;判断所述码流中是否存在漏测标志;若存在漏测标志,则获取码流中的识别信息;根据所述识别信息以及码流对漏测目标物体进行补充识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码流中的识别信息之前,还包括:判断是否由当前后端设备立即对漏测目标物体进行补充识别;若是,则获取码流中的识别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识别信息以及码流对漏测目标物体进行补充识别之后,还包括:根据对漏测目标物体的补充识别结果,更新漏测标志以及识别信息。
一种目标物体识别的前端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识别模块,用于识别码流中的目标物体,得到识别信息;第一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识别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漏测目标物体;标识添加模块,用于若存在漏测目标物体,则在所述码流中添加漏测标志以及识别信息,所述漏测标志以及识别信息用于后端设备对漏测目标物体进行补充识别;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码流传输至所述后端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45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