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分隔器、针式点冷与隔片冷却的混合冷却结构及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314546.7 | 申请日: | 2019-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53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恩;李四娣;莫建忠;朱宇;黄志垣;汪学阳;赵卫红;安肇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33/04 | 分类号: | B29C33/04;B22D27/04 |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周磊 |
| 地址: | 52610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分隔 针式点冷 混合 结构 应用 | ||
1.一种冷却分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的螺塞(14)、隔片(13)、过渡通水块(12)和通水管(11),其中,
所述螺塞(14)用于与模具(2)在冷却水道底部的螺纹孔连接;
所述隔片(13)靠近冷却水道的入口的一侧为迎水侧,且靠近冷却水道的出口的一侧为出水侧,以用于使流入冷却水道的冷却水沿着该隔片(13)的迎水侧向出水侧的方向流动并从出水侧流向冷却水道的出口;
所述过渡通水块(12)在对应于该隔片(13)的迎水侧的位置设置有贯穿孔(15),并且该贯穿孔(15)与该通水管(11)的内腔连通,以用于使隔片(13)的迎水侧的冷却水向上流动到过渡通水块(12)的贯穿孔(15)内,然后经贯穿孔(15)后进入该通水管(11)内;
所述通水管(11)的上下两端敞口,以用于使冷却水从通水管(11)的上端流出后流向隔片(13)的出水侧并最终流向冷却水道的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分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通水块(12)靠近冷却水道入口的一侧为弧面,以用于与模具(2)在冷却水道处的内壁贴合,该过渡通水块(12)与靠近冷却水道出口的一侧为平面,以用于与模具(2)在冷却水道处的内壁之间产生间隙,便于冷却水的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却分隔器,其特征在于,该贯穿孔(15)包括设置在该弧面上的缺口槽及设置在该过渡通水块(12)内部的通水孔,该通水孔与该缺口槽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分隔器,其特征在于,螺塞(14)、隔片(13)、过渡通水块(12)和通水管(11)一体成型。
5.一种针式点冷与隔片冷却的混合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2)及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冷却分隔器(1),其中,
所述模具(2)上设置有十字形交叉的冷却水道,该冷却水道具有竖直流道和水平流道,该水平流道的两端分别作为冷却水道的入口和出口;
该冷却分隔器(1)设置在该竖直流道内,并且该冷却分隔器(1)的螺塞(14)与该竖直流道底部的螺纹孔连接;
该隔片(13)的迎水侧和出水侧分别与模具(2)在竖直水道处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
该过渡通水块(12)靠近冷却水道出口的一侧与模具(2)在冷却水道处的内壁存在间隙;
该通水管(11)的顶部不超过该竖直流道的顶部,并且该通水管(11)与模具(2)在冷却水道处的内壁存在间隙;
该隔片(13)越过该水平流道,从而将水平流道分隔为两道。
6.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式点冷与隔片冷却的混合冷却结构进行冷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却水从水平流道的一端进入冷却水道,经过该隔片(13)的迎水侧后又经过渡通水块(12)的贯穿孔(15)进入通水管(11),从通水管(11)顶端出来后到达冷却水道的顶部,然后依次经通水管(11)与模具(2)内壁之间的间隙、过渡通水块(12)与模具(2)内壁之间的间隙后流向隔片(13)的出水侧,最后从水平流道的另一端流出冷却水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454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