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风数据测定装置及其数据测定、仪表标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13513.0 | 申请日: | 201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3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印洪;李亚俊;吴洁葵;彭涛;刘伟强;姚银佩;王志;钟生元;周英烈;余志剑;邓望跃;蒋青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有色冶金劳动保护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F1/02 | 分类号: | E21F1/02;G01F1/34;G01F25/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魏龙霞 |
地址: | 410116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测定装置 通风 模拟巷道 数据测定 仪表标定 测定装置 层流风道 风机 安全实用 过流断面 气流流动 布设 对接处 模拟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风数据测定装置及其数据测定、仪表标定方法,测定装置包括模拟巷道和风机,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流动于模拟巷道中以模拟井下通风,还包括层流风道,所述层流风道固定连接于模拟巷道的一端,二者对接处的过流断面相同。本发明的通风数据测定装置具有安全实用、构造简单、易于布设和数据准确等优点,本发明的数据测定和仪表标定方法由于采用了上述测定装置,因此同样具备上述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井通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风数据测定装置及其数据测定、仪表标定方法。
背景技术
井下通风系统是矿山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风系统检测是了解井下通风系统现状,从而进行矿山井下空气环境治理的主要手段,它既是评价井下通风状况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保障安全生产,应对井下灾变、实施救援、减灾的重要依据。要想研究进而改进通风相关技术,往往需要以通风的风量、风压和风阻等数据的精准测定为基础。
目前开展通风系统测定往往需要在开掘的试验巷道或在矿山井下现场环境中进行,试验巷道的工程基建投资大,需要具备可开挖的用地条件,开挖后形成的巷道断面形态和走向固定,难以调整;而在矿山井下现场进行测定,需要依靠矿山企业密切配合,工作协调性差,危险性高,异地工作也会导致效率低,费用大;此外,无论是试验巷道还是井下现场,风流均为紊流态,在紊流场进行测定,测定结果中将包含较大误差。并且现有的通风系统检测,均依托人工手持仪表进行检测,每个测点需作业15~30分钟,一个台班只能测定16~32个点,时间长,受温差影响误差大,精确度和作业效率都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安全实用、构造简单、易于布设和数据准确的通风数据测定装置,还相应提供了用该测定装置进行测定并获得精准的风流量、风阻值以及风机H-Q特性曲线的方法,以及一种精确的仪表标定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通风数据测定装置,包括模拟巷道和风机,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流动于模拟巷道中以模拟井下通风,还包括层流风道,所述层流风道固定连接于模拟巷道的一端,二者对接处的过流断面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层流风道的入风端处设有整流栅。
所述层流风道中部的层流段处设有实验舱,所述层流段的壁面上设有连通实验舱的内部的透明舱门。
所述模拟巷道包括可伸缩弯折的柔性风筒和用于支撑固定柔性风筒的骨架,所述骨架固定于柔性风筒的内部。
所述模拟巷道于与层流风道对接处分为多个支道,每个所述支道的进风端处均设有风门,所述风门通过调节开度来调整其所处支道的过流断面大小。
所述风门包括柔性门框、门页和转盘,所述柔性门框的外缘固定于柔性风筒的内壁,门页通过一转轴固定于柔性门框上,所述转轴的端部伸出柔性风筒并与转盘固定连接,转盘转动控制门页的开度。
所述转轴设置于柔性门框的竖直对称轴上,柔性门框于转轴的两侧错位布置,且错位距离为门页的厚度。
所述风机包括主扇和辅扇,所述主扇设置于层流风道和模拟巷道的相接处,所述辅扇设置于模拟巷道的出风端。
所述测定装置上设有数个可封堵的测试孔。
本发明基于上述通风数据测定装置给出了以下几个测定数据和仪表标定的方法。
一种用上述的通风数据测定装置测定风流量的方法,其步骤包括:
S1:实验条件设定:开启装置,调节风机频率至设定值,调节模拟巷道至设定形状;
S2:在层流风道测定风流全压和风流静压,根据风流全压和风流静压获得层流风道的风流动压,根据该风流动压获得风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有色冶金劳动保护研究院,未经湖南有色冶金劳动保护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35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