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电站放射性物质的活度估算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313433.5 | 申请日: | 2019-04-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37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峥峥;杨俊武;黄新明;李云臣;苏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岭澳核电有限公司;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岭东核电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T1/16 | 分类号: | G01T1/16;G06F17/18 |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彭愿洁;彭家恩 |
| 地址: | 518026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电站 放射性 物质 估算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核电站辐射监测与防护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核电站放射性物质的活度估计方法和装置,涉及放射性物品运输领域。由于通过对存储放射性物质的容器进行等效转化为球形容器,应用等体积原理计算该存储容器的球形容器的等效屏蔽厚度,在依据等效屏蔽厚度和放射性物质的物理属性对放射性物质的活度进行估算。因该等效屏蔽厚度的估算合理,使得放射性物质活度的估算更准确、更可靠和更可信。一方面可以减免核电站需委托外单位进行估算,另一方面可规范国内放射性物品运输的活度估算方法,进而提高在本领域中国际形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电站辐射监测与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站放射性物质的活度估算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将核电厂安全目标定量化的国家,也是最早在技术安全目标研究中将确定论方法与概率论方法结合起来的国家。1979年三哩岛核事故后,美国核管会(NRC)开展了定量安全目标的研究。NRC提出了两个定量的安全目标(定量健康目标),这就是常说的“两个千分之一”:1)反应堆事故对核电厂附近的个人或居民群体可能产生的急性死亡风险,不应超过由于其他事故而普遍受到的急性死亡风险的0.1%;2)反应堆事故对核电厂附近的个人或居民群体可能产生的晚期(癌症)死亡风险,不应超过由于其他原因产生的癌症风险的0.1%。IAEA于1988年出版的《核电厂基本安全原则》明确提出核电安全目标由总体目标和两个具体目标组成,具体目标是辐射防护目标与技术安全目标。在技术安全目标表述中,分别对运行和新建核电厂提出了相应的定量目标。堆芯损坏概率(CDF)和放射性大量早期释放概率(LERF)。INSAG-12中的定量技术安全目标是与技术安全目标一致,现有核电厂发生严重堆芯损坏的概率每运行堆年约低于10-4,严重事故管理和缓解措施能够将需要厂外早期响应的大规模放射性释放的概率至少降低一个数量级。逐渐地,全球核工业界对核电厂的定量安全目标趋于共识。但是,对于放射性物品运输,至今尚未确定定量安全目标。
放射性物品,包括在役放射源、退役的废放射源(物)以及带有放射源的装置,在运输移动过程中,为了确保放射性物品的安全及对沿途周边环境的辐射安全,根据国家《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运输车辆需要配备必要的辐射监测设备、防盗设备,对一、二类放射性物品的运输过程还要实现在线监控。其中放射性物质的活度估算是放射性物品运输中的重要参数。目前国内的放射性物品运输领域,对于活度估算尚且没有一个统一的计算模型,以及方便辐射防护人员迅速估算的工具。各个核电站都是自己临时粗略估算或者委托外部单位协助估算,导致估算工作繁琐,且各家的估算结果差别巨大。特别是放射性物品的在国际间运输时,国内的活度估算结果受到国外同行的质疑,影响国际形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放射性物品运输过程中活度估算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核电站放射性物质的活度估计方法,包括:
获取存储放射性物质的集装箱的物理参数;所述集装箱的物理参数包括集装箱的材质、重量、长度、宽度和高度;
依据所述集装箱的物理参数获取集装箱的等效屏蔽厚度;
获取所述放射性物质的物理参数;所述放射性物质的物理参数包括材质、预设距离处环境剂量率、照射量率常数和所述放射性物质相对所述集装箱材质的十分之一屏蔽厚度;
依据所述放射性物质的物理参数和所述集装箱的等效屏蔽厚度获取放射性物质活度。
进一步,所述等效屏蔽厚度是将所述集装箱箱体等效为一球形箱体后的球形面厚度。
进一步,所述依据所述集装箱的物理参数获取集装箱的等效屏蔽厚度,包括:
按以下公式获取所述等效屏蔽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岭澳核电有限公司;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岭东核电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岭澳核电有限公司;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岭东核电有限公司;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34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