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氮气采油时机优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12964.2 | 申请日: | 201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6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刘中云;刘宝增;冯一波;胡文革;王世洁;甄恩龙;任波;丁保东;何龙;王建海;焦保雷;魏芳;马清杰;曾文广;李海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16 | 分类号: | E21B43/16;E21B49/00 |
代理公司: | 11129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泳历<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0072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油 注氮气 目标区块 缝洞型油藏 注气 时机 原始数据 含水率 底水 缝洞 岩芯 油藏 优选 数据采集系统 油气田开采 底水驱动 高温高压 模拟目标 模拟装置 采收率 气液比 区块 录入 装入 优化 分析 保证 | ||
本发明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氮气采油时机的优选方法,涉及油气田开采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针对目标区块,收集油藏原始数据以及真实岩芯;(2)将收集的油藏原始数据录入数据采集系统中,分析确定目标区块的缝洞型;(3)将岩芯装入高温高压缝洞型油藏模拟装置中并模拟目标区块的缝洞型,模拟底水驱动,设定注气用量、气液比、注气速度和底水能量四个条件,在设定的四个条件下在不同含水率时进行注氮气采油实验;(4)计算注氮气采油相比底水驱采油的采收率提高幅度和投入产出比,最小的投入产出比值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该目标区块最佳的注氮气采油时机。该方法优化的最佳注气时机,可保证目标区块达到最优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氮气采油时机优选方法。
背景技术
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储集空间多样,其中大型洞穴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是主要的连通通道;同时油藏油水关系和流体流动特征复杂,导致产量递减大,一次采收率较低,而油藏的“两超三高”的特点导致其他工艺实施难度大、成本高。为此,2012年开始实施注氮气技术,注氮气技术目前已成为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注水后的接替技术。实践表明,注气参数影响着注气效果,而注气时机的选择直接决定注气效果的好坏。注气过早会造成油藏剩余油分布混乱,成本增加;注气时机过晚会造成水驱路径压制原油供给路径,降低整体经济效益。如何准确地优化注气时机是决定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关键。
缝洞型油藏由于其储层结构复杂,采用数值模拟方式会造成误差偏大,无法得出真实的结果,因此需要借助室内模拟实验开展研究。目前主要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数值模拟等方法确定注气时机,例如,将缝洞型油藏剩余油类型分为阁楼油、封闭孔洞内剩余油、绕流油、油膜和充填部位剩余油,采用设计制作的二维可视化物理模型和三维立体可视化物理模型(范登御,2016,博士论文,《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与相关机理研究》),或者采用缝洞型油藏可视化溶洞模型模拟(屈鸣等,石油科学通报,2018,第3卷第1期,《缝洞型油藏溶洞储集体氮气泡沫驱注入参数及机理研究》),以确定注采参数。
目前室内模拟实验确定注气时机,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缝洞结构类型脱离实际油藏类型,一般由地质模型提取或者相似得到,与实际油藏结构类型差距大;二是采用物理模拟方法成本比较高,一般需要制作高温高压的装置或者可视化装置。此外,现有的室内数值模拟确定注气时机的方法,一般采用渗透率等效的方法,同时需要调整大量参数,费事费力,脱离现场实际情况。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具有现场指导意义且简便易行的注气时机优选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通过数学模拟确定注气时机误差大,对于现场施工无参考意义的问题,提供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氮气采油时机优选方法。
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氮气采油时机的优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针对目标区块,收集油藏原始数据以及真实岩芯;
(2)将收集的油藏原始数据录入数据采集系统中,分析确定所述目标区块的缝洞型;
(3)将岩芯装入高温高压缝洞型油藏模拟装置中并模拟所述目标区块的缝洞型,模拟底水驱动,设定注气用量、气液比、注气速度和底水能量四个条件,其中任意三个条件为定量,一个条件为变量,在设定的四个条件下在不同含水率时进行注氮气采油实验;
(4)计算注氮气采油相比底水驱采油的采收率提高幅度和投入产出比,最小的投入产出比值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该目标区块最佳的注氮气采油时机。
上述方法中,所述油藏原始数据包括所述目标区块的单井数据、基础地质资料、储量报告及动态资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29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稠油开采注气量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致密储层水锁解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