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叶片变量泵定子内表面摩擦磨损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12843.8 | 申请日: | 201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52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强;黄依凡;孙怡龙;王宇;代裴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025 | 分类号: | G01M13/025;G01M13/027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黄前泽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片 变量 定子 表面 摩擦 磨损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直叶片变量泵定子内表面摩擦磨损测试方法。目前没有模拟单作用变量叶片泵在正常工况下摩擦磨损的测试仪。本发明包括直叶片、叶片导槽和定子内曲线模拟凸轮;本发明将定子内曲线轮廓模拟凸轮的轮廓最低点与直叶片接触后,第二伺服电机带动直叶片,当压力传感器反馈的压力值等于设定值时第二伺服电机停止;定子内曲线轮廓模拟凸轮转动,达到转动时间后停止;液压油通过检测通道,并依次经消光式粒度仪和消光式颗粒计数器后排出,消光式粒度仪检测脱落的金属颗粒粒径,消光式颗粒计数器检测脱落的金属颗粒数量;计算定子内曲线轮廓模拟凸轮及直叶片磨损掉的总质量。本发明可靠模拟直叶片变量泵工作环境,并测量磨损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摩擦副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叶片泵定子内表面摩擦副摩擦磨损性能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单作用变量叶片泵定子可移动,通过改变定子和转子的偏心来实现变量,此种泵高效节能,可作为中高压叶片泵在冶金、机床、塑机等行业中广泛应用。应用中我们发现单作用变量叶片泵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定子的内腔磨损、划伤及叶片与侧板磨损,造成泄漏从而降低了叶片泵的效率及使用寿命。检测单作用变量叶片泵定子内腔与叶片之间摩擦是提高单作用变量叶片泵效率、延长单作用变量叶片泵使用寿命的关键之一。但是目前没有一种可以模拟单作用变量叶片泵在正常工作状况下的摩擦磨损的测试仪,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在液压油浸没条件下对单作用变量叶片泵定子内腔磨损进行测试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直叶片变量泵定子内表面摩擦磨损测试方法。
本发明直叶片变量泵定子内表面摩擦磨损测试方法,采用的直叶片变量泵定子内表面摩擦磨损检测装置,包括驱动装置、检测腔、直叶片、叶片导槽、加载装置、定子内曲线模拟凸轮、激光发射器、检测系统和计算机;所述的检测腔包括检测腔腔体和检测腔盖,检测腔盖与检测腔腔体可拆卸连接;检测腔腔体材质为有机玻璃,激光发射器固定在检测腔腔体外;检测腔腔体的底部开设有放油口,且放油口通过开关阀与检测通道一端连通。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第一伺服电机、旋转轴和第一联轴器;旋转轴通过轴承支承在检测腔腔体的侧壁上,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旋转轴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叶片导槽固定在检测腔腔体内壁上,所述的叶片导槽包括顶部槽道和底部槽道;直叶片与叶片导槽的底部槽道构成滑动副;叶片导槽采用有机高分子材料。
所述的加载装置包括第二伺服电机、第二联轴器、滚珠丝杠、丝杠螺母和加载环;第二伺服电机的底座固定在检测腔腔体内壁上,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滚珠丝杠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丝杠螺母与滚珠丝杠构成螺旋副,并与加载环固定;所述的滚珠丝杠与直叶片同轴设置;加载环底面与直叶片顶面之间设有弹簧;所述直叶片的底面与定子内曲线轮廓模拟凸轮构成凸轮副;定子内曲线轮廓模拟凸轮通过键连接固定在旋转轴上。
所述的检测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消光式粒度仪和消光式颗粒计数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加载环底面,检测直叶片和弹簧之间的压力;所述的速度传感器检测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转速;检测通道另一端依次连通消光式粒度仪和消光式颗粒计数器。所述的消光式粒度仪检测液压油中金属颗粒的平均粒度,消光式颗粒计数器检测液压油中金属颗粒数目;所述的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消光式粒度仪和消光式颗粒计数器的信号输出端均接计算机;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均由计算机控制。
该直叶片变量泵定子内表面摩擦磨损测试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一、加工定子内曲线轮廓模拟凸轮,对定子内曲线轮廓模拟凸轮的轮廓进行表面处理;
步骤二、打开检测腔盖,将弹簧嵌入叶片导槽的底部槽道内,然后将直叶片装到叶片导槽的底部槽道内,直叶片上端与弹簧接触;接着将定子内曲线轮廓模拟凸轮与旋转轴位于检测腔腔体内的一端固定,并使得定子内曲线轮廓模拟凸轮的轮廓与直叶片下端接触。
步骤三、向检测腔腔体内倒入液压油,保证液压油完全浸没曲线轮廓模拟凸轮和直叶片,然后向液压油中加入同位素示踪粒子,打开激光发射器,闭合检测腔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28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