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中鼠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12724.2 | 申请日: | 201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8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王逢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逢祥 |
主分类号: | G06F3/0346 | 分类号: | G06F3/0346;G06F3/0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操作模块 鼠标 参照物 空中鼠标 支架 抓取 上下左右移动 计算机设备 自定义按键 传统鼠标 模拟鼠标 抬起动作 中断装置 左右按键 左右移动 左右转动 正前方 固定端 体感 手腕 桌面 | ||
一种空中鼠标结构,涉及计算机设备技术领域。通过手腕固定端与空中支架将操作模块固定在手的正前方,手指抓取操作模块上下左右移动,可带动空中支架上下左右转动,可分别控制鼠标上下及左右移动。并在操作模块上装有对应的鼠标左右按键与自定义按键,以及中断装置,可模拟鼠标的点击与抬起动作。本发明通过固定空中参照物的方式克服了传统鼠标对桌面等平面参照物的依赖,并且相对于体感鼠标在控制精度上有所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外设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新型空中鼠标。
背景技术
传统的平面鼠标具有很好的控制精度,可以满足办公设计或游戏竞技等高精度的功能需求,但其传统的设计方式使其需要依赖桌面与鼠标垫等平面参照物,导致了操作地点的局限性,并且无法适应VR等设备的特殊需求。
而常规的体感手柄虽然不需要依赖平面参照物,但其手握式设计和内置托陀螺仪的设计,导致其在控制精度方面存在缺陷,并且无法避免的会产生抖动,所以无法满足大部分办公设计或游戏竞技的功能需求,且长时间使用手臂易产生疲惫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固定空中参照物的方式结合了传统鼠标和体感鼠标的优点,既满足了体感鼠标使用场景的广泛性与便携性,又满足了传统鼠标高精度的特性。
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解决了其技术难题:
为实现上述功能,本发明主要包括:空中支架、操作模块、手腕固定端、手臂固定端。四个部分组成。
上述结构中。手腕固定端由外圈、内圈、内圈夹组成。其中外圈与内圈相互独立,且通过自由齿轮连接。内圈夹下方与内圈相互连接,上方可以自由活动。通过调整内圈夹上方夹子的角度可使内圈夹与手腕贴合,并同时使用粘扣带固定。手腕转动时带动内圈转动,而内圈转动只会带动齿轮转动,不会带动外圈转动,但却能支撑外圈的重量。
上述结构中:手臂固定端位于靠近肘部的手臂处,并通过连接杆与手腕固定端的外圈相连。根据人体手臂骨骼的特性原理,人的手腕在旋转时,接近肘关节处的手臂并不会旋转。所以可通过手臂固定端来固定外圈的旋转角度,从而保证了无论手腕如何旋转,外圈的旋转角度始终保持不变,从而保证了与外圈相连的空中支架的角度始终保持固定。
上述结构中:手腕固定端的外圈的上方与下方分别有一转轴,且上下转轴的轴心同轴,转轴与空中支架相连,使其可以支撑并共同控制空中支架的转动。空中支架末端与操作模块连接,手指抓住操作模块进行左右移动可带动空中支架左右转动。当设备检测到空中支架相对于转轴转动时,会发送信号控制鼠标进行左右移动。在空中支架的中间位置处,装有一可垂直转动的转轴,手指抓住操作模块进行上下移动可带动空中支架的前半部分上下转动,当设备检测到前半部分转动时,会控制鼠标进行上下移动。并且由以上两者组合形成鼠标上下左右移动的控制系统。
上述结构中。转轴的结构,采用手拧螺丝来替代转轴中心处的轴心,并且在转轴下方固定有一配套螺母,转动手拧螺丝可使螺丝与螺母上下挤压转轴,从而达到了控制转轴转动摩擦力的效果。空中支架结构上装有两个可左右转动的转轴可用于调节支架的形状,从而改变操作模块离手的距离,以此来适应不同使用人群手的大小,调整完毕后转动手拧螺丝增加摩擦力即可锁定空中支架的形状。
上述结构中。其中操作模块上具有鼠标左右按键以及自定义功能按键,手指抓取控制模块时,食指与中指会自然放置于鼠标左键与右键处,可随时点击以此来模拟鼠标的左右键点击。同时操作模块通过套接的中空管道与圆弧滑块相连,中空连接管道中装有一拉簧,拉簧两端分别连接空中支架与操作模块,轻微用力可将操作模块小幅度拉离支架,松手后因拉簧拉力自动复原,当设备检测到操作模块拉起时会中断鼠标的移动,以此来模拟鼠标在使用时将鼠标抬起的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逢祥,未经王逢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27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