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氧化锌纳米花/纳米金复合的温敏型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11811.6 | 申请日: | 201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28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孙越;李思雨;杨艺菲;冯雪薇;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20/54 | 分类号: | C08F220/54;C08F220/06;C08F222/38;C08F2/44;C08K3/22;C08K3/08;C08J9/26;B01J20/26;B01J20/30;C25D9/02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 代理人: | 闪红霞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氧化锌 纳米 复合 温敏型 印迹 聚合物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氧化锌纳米花/纳米金复合的温敏型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制备氧化锌纳米花,再制备氧化锌纳米花修饰电极;然后以氧化锌纳米花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铂丝为对电极,得到氧化锌纳米花/纳米金复合修饰电极;将巯基封端的含溴化合物自组装在氧化锌纳米花/纳米金复合修饰电极表面,形成含溴化合物修饰的氧化锌/纳米金复合修饰电极,然后再制备修饰了聚合物的氧化锌纳米花/纳米金复合修饰电极取出,除去聚合物中的模板分子,超纯水冲洗后自然晾干,得到基于氧化锌纳米花/纳米金复合的温敏型印迹聚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温敏型印迹聚合物,尤其是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具有温度响应性且灵敏度高的基于氧化锌纳米花/纳米金复合的温敏型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最具潜力的新型材料,在短时间内飞速发展。纳米材料的结构单元尺寸介于1~100 nm之间,与普通材料相比具有许多优良特性,例如比表面积大、导电性增加、物理性质发生改变等。氧化锌作为一种n型半导体,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器件应用。由于其独特的晶体性,可以很容易地合成各种形态,包括纳米棒、纳米片、多孔空心球等。由纳米棒组成的纳米花具有大的孔隙率和更大的比表面积,同时三维结构为电子转移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金属纳米粒子也是生物传感装置中的常用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高效催化能力和能够促进电子转移等特性,常见的纳米金属材料有金粒子、铂粒子、镍粒子等。其中金纳米粒子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会破坏生物酶和蛋白质的活性,常常用于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温敏型印迹聚合物以温度敏感型单体作为主单体,用来响应外界环境的刺激,外加适量的辅助功能单体用于与模板分子作用。温敏单体的引入,使印迹聚合物对目标分子的亲和力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敏型印迹聚合物还可以增强传质速度,提高吸附容量,在实际应用中可满足药物控制释放载体、酶模拟、固相萃取、传感器等领域对材料亲和力可调的要求。
由于纳米粒子、温敏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优点,将其结合制备特定功能性印迹聚合物近年来受到较大关注。虽然目前已有基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基于氧化锌纳米花/纳米金复合制备的温敏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具有温度响应性且灵敏度高的基于氧化锌纳米花/纳米金复合的温敏型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氧化锌纳米花/纳米金复合的温敏型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a. 将0.5mmoL~8mmoL乙酸锌脱水物于剧烈磁力搅拌下溶于30 mL水中,逐滴加入1mL~30mL乙醇胺,搅拌15 min后转移至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150℃条件下反应8h~16h,冷却,收集产物并用超纯水和乙醇分别洗涤5次,放入干燥箱中于80℃下干燥2 h得到氧化锌纳米花;将2 mg氧化锌纳米花与2 mL超纯水混合得到氧化锌纳米花悬浊液,滴涂到处理过的裸金电极上,得到氧化锌纳米花修饰电极;然后以氧化锌纳米花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铂丝为对电极,将三电极系统置于含有1% HAuCl4的溶液中,并在-0.9 V的恒定电势下电沉积200 s,得到氧化锌纳米花/纳米金复合修饰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师范大学,未经辽宁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18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