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能锅支架及燃气灶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9427.2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9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汉;丁泺火;林玉绵;汪春节;孟得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15/10 | 分类号: | F24C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刘林涛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脚 底托 锅架 聚能锅 支架 燃气灶 锅具 二次空气 燃烧器 有效地 负压 燃烧器火焰 燃烧 氮氧化物 燃烧效率 热效率 一氧化碳 供空气 可拆卸 补充 通孔 燃气 伸出 支撑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能锅支架及燃气灶,聚能锅支架包括:底托,中心部位设置有供燃烧器伸出的通孔;若干个锅架支撑脚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托上方,用以支撑锅具;所述锅架支撑脚与所述底托之间、所述锅架支撑脚与所述锅具之间设置有供空气流入的第一缝隙。当与底托相连接的燃烧器进行燃烧时会产生一定的负压,此时二次空气会在负压的作用下通过锅架支撑脚与所述底托之间以及锅架支撑脚与锅具之间的第一缝隙流入到聚能锅支架的内部并进入到燃烧器火焰的周围,起到补充燃烧的功能。通过补充足够的空气,可以有效地提升燃气的燃烧效率,进而减少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产生。同时由于二次空气增加,可以有效地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能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能锅支架及包含其的燃气灶。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燃气灶的聚能锅支架技术,主要是通过导流二次空气,减少烟气与二次空气的热交换以提高燃烧温度,提高热效率。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提供的聚能锅支架中,由于锅具、支架和锅架底托之间的缝隙不足,经常出现空气流动较差,造成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生成量增加。一方面会对燃气资源造成浪费,另一方面产生的未充分燃烧气体可能会对使用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锅支架燃烧效率不足的缺陷。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聚能锅支架,包括:底托,中心部位设置有供燃烧器伸出的通孔;若干个锅架支撑脚,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托上方,用以支撑锅具;所述锅架支撑脚与所述底托之间、所述锅架支撑脚与所述锅具之间设置有供空气流入的第一缝隙。
本发明提供的聚能锅支架中,锅架支撑脚自身包括在高度方向彼此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缝隙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任意一个上。
本发明提供的聚能锅支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自身呈“凸”字型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聚能锅支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底托相接触的至少一部分位置设置有所述第二缝隙。
本发明提供的聚能锅支架中,若干个所述锅架支撑脚呈圆环状设置在所述底托上,相邻两个所述锅架支撑脚之间设置有供空气流入的第三缝隙。
本发明提供的聚能锅支架中,所述第二缝隙呈矩形设置,且所述第二缝隙的四角位置上设置有弧形倒角。
本发明提供的聚能锅支架还包括:锅架圈,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底托上,所述锅架支撑脚固定安装在所述锅架圈上。锅架圈通过螺钉安装在所述底托上。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至少一个本发明提供的聚能锅支架。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聚能锅支架,包括:底托,中心部位设置有供燃烧器伸出的通孔;若干个锅架支撑脚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托上方,用以支撑锅具;所述锅架支撑脚与所述底托之间、所述锅架支撑脚与所述锅具之间设置有供空气流入的第一缝隙。
当与底托相连接的燃烧器进行燃烧时会产生一定的负压,此时二次空气会在负压的作用下通过锅架支撑脚与所述底托之间以及锅架支撑脚与锅具之间的第一缝隙流入到聚能锅支架的内部并进入到燃烧器火焰的周围,起到补充燃烧的功能。通过补充足够的空气,可以有效地提升燃气的燃烧效率,进而减少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产生。同时由于二次空气增加,可以有效地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
2.本发明提供的聚能锅支架,所述锅架支撑脚自身包括在高度方向彼此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缝隙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至少一个上。
通过设置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使得二次空气能够从锅架支撑脚的上部和下部同时流入到聚能锅支架的内部,进而提高二次空气的流入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94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