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降噪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8833.7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9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常泳涛;宋洋;庞亚楠;葛正楠;杨恩;高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8C19/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韩辉 |
地址: | 123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降噪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降噪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数据交互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包括量测锚杆、地中多点位移计、土压力盒、混凝土应变计、钢筋应变计、全站仪等监测装置;所述数据降噪系统包括数据降噪模块和通讯模块A两部分,其中各数据采集装置通过数据线与数据降噪模块连接在一起,数据降噪模块和通讯模块A之间依次具有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处理系统系统包含通讯模块B、储存模块、运算模块、通讯模块C,所述通讯模块B与通讯模块A之间建立有由通讯模块A向通讯模块B的单向通信连接,所述通讯模块B、储存模块、运算模块、通讯模块C之间依次具有电性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降噪监测系统及用法。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公路交通建设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构建能够连接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开发地区,沟通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十横十纵”运输路线。由此大量隧道工程开工建设,而在隧道建设的过程中,隧道监控量测作为新奥法的三大核心之一,对评价隧道施工方法的可行性、设计参数的合理性,了解隧道施工实际围岩级别及其变形特性等能够提供准确、及时的依据,对隧道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它是保障隧道建设成功的重要手段。而在隧道监测过程中,耗费人力物力、数据记录精确程度不足、设备仪器易损坏及施工现场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工程数据交互不变引起的施工效率低下是最为主要的问题。提高隧道工程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与反馈之间的联动性对于节约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及增强隧道工程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研究开发的隧道监测系统有中国专利号201810039712.2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一种隧道围岩压力监测和预警系统”的监测系统,该系统在现有监测设备及程序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报警装置,将收集到的数据做了进一步后处理并通过与规范建议值对比变形量和变形速率来达到预警的作用;中国专利号201810154030.6公开了一种名称为“支护拱顶下沉监测装置及方法”的监测装置,该装置通过凹透镜、激光器和刻度器利用折射原理制作了一种精度更高的监测拱顶下沉的装置,且较全站仪、水准仪更为容易上手,普适性较高;中国专利号201810525080.0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一种隧道测量系统”的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在现有的监测设备全站仪基础上增加一对通讯模块和图形交互模块,旨在加强现场施工情况与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的信息交互,从而能够使现场施工实时得到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的安全系数。
发明内容
传统隧道监测采用“人工读书、手工填写、纸质报告”的模式,其人为干预的因素太多,数据处理滞后,隧道实际信息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汇总报告;且数据的可溯源性问题较严重,不能够形成即时、有效、连续的数据链,使管理者难以实现全过程的监控,易出现数据失真、缺失的问题。为了解决隧道监测过程中耗费人力物力、数据记录准确程度不足、数据传递过程中设备仪器易损坏及监测管理系统信息化程度不高引起的施工效率低下等问题,提高了隧道监测设备的耐用性、数据的准确性、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及数据交互共享的便利性。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降噪监测系统,其下包括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降噪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数据交互系统共计四个子系统,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包括量测锚杆、地中多点位移计、土压力盒、混凝土应变计、钢筋应变计、全站仪等监测装置;所述数据降噪系统包括数据降噪模块和通讯模块A两部分,其中各数据采集装置通过数据线与数据降噪模块连接在一起,数据降噪模块和通讯模块A之间依次具有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处理系统系统包含通讯模块B、储存模块、运算模块、通讯模块C,所述通讯模块B与通讯模块A之间建立有由通讯模块A向通讯模块B的单向通信连接,所述通讯模块B、储存模块、运算模块、通讯模块C之间依次具有电性连接;所述数据交互系统包括通讯模块D、一台Windows Azure服务器和数据模块E,素数通讯模块D与通讯模块C之间建立有由通讯模块C向通讯模块D的单向通信连接,所述通讯模块D与Windows Azure服务器之间通过数据线进行连接,所述通讯模块E与通讯模块F之间建立有双向通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未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88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