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渣油加氢保护剂载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08825.2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19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隋宝宽;季洪海;彭冲;吕振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883 | 分类号: | B01J23/883;B01J32/00;B01J35/10;B01J37/02;B01J37/08;C10G4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渣油 加氢 保护 载体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渣油加氢保护剂载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载体为改性氧化铝基载体,所述改性氧化铝基载体含有改性元素、第一加氢活性金属组分;所述改性氧化铝基载体包括主体改性氧化铝和棒状改性氧化铝,所述的主体改性氧化铝为具有微米级孔道的氧化铝,其中至少部分棒状改性氧化铝分布在主体改性氧化铝的外表面和孔直径D为5‑10μm的微米级孔道中;所述改性元素为钒,所述第一加氢活性金属组分为钼。采用本发明加氢保护剂载体制备的催化剂具有大分子扩散性能好、容杂质能力强、沥青质转化率高等特性,特别适用于渣油加氢处理工艺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载体制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渣油加氢保护剂载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加氢处理仍然是生产优质、环境友好石油产品的最重要手段。加氢处理技术的核心是催化剂,对于石油的重组分(例如VGO,尤其是渣油)加氢处理来说,催化剂的孔径和孔容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发挥。
渣油加氢保护催化剂的主要功能是脱除渣油中的铁、钙、镍和钒等物质。现有渣油加氢保护催化剂所使用的载体材料一般为大孔氧化铝及其改性产品。大孔氧化铝常用的制备方法有:物理造孔法和高温焙烧法等。
CN1120971A公开了一种双峰孔结构氧化铝载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原料路线方法制备的拟薄水铝石干胶法均匀混合,然后进行胶溶、成型、干燥和焙烧处理而制得,所得氧化铝的比表面积为100-200m2/g,孔容为0.7-1.6mL/g,双峰孔分别集中在3.5-35nm和100nm以上区域,其中100nm以上的孔所占的孔容为总孔容的10%-56%。但孔直径为1000nm以上的孔含量较低,不利于渣油中铁、钙、镍和钒等物质的沉淀和脱除,且沥青质转化能力也有待提高。
CN106622307A公开一种加氢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保护剂含有活性金属组分和改性加氢催化剂载体,所述改性加氢催化剂载体是由以下方法制得,该方法包括:将经过水热处理的载体重复地依次进行浸渍和干燥,并将最后一次得到的干燥产物进行焙烧。该保护剂能够在重油加氢处理的应用中,获得全面的金属脱除效果,且该加氢保护剂不易形成积碳,但该催化剂的沥青质转化能力有待提高。
CN106622262A公开一种加氢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保护剂含有活性金属组分和改性加氢催化剂载体,所述改性加氢催化剂载体包括载体和负载在所述载体上的金属助剂和酸性助剂,所述金属助剂和酸性助剂在所述载体上呈分层分布,壳层为金属助剂,核层为酸性助剂,所述金属助剂为第IA族金属组分和/或第IIA族金属组分,所述酸性助剂选自F、P和B中的至少一种组分。该加氢保护剂,能够在重油加氢处理的应用中,获得全面的金属脱除效果,且该加氢保护剂不易形成积碳,但制备过程较复杂,孔道贯通性差,沥青质转化能力较低。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渣油加氢保护剂载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本发明的加氢保护剂载体制备的催化剂具有大分子扩散性能好、容杂质能力强、沥青质转化率高等特性,特别适用于渣油加氢处理工艺中。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渣油加氢保护剂载体,所述载体为改性氧化铝基载体,所述改性氧化铝基载体含有改性元素、第一加氢活性金属组分;所述改性氧化铝基载体包括主体改性氧化铝和棒状改性氧化铝,所述的主体改性氧化铝为具有微米级孔道的氧化铝,其中至少部分棒状改性氧化铝分布在主体改性氧化铝的外表面和孔直径D为5-10μm的微米级孔道中;所述改性元素为钒,所述第一加氢活性金属组分为钼。
本发明中的微米级孔道是指孔直径D为5-10μm的微米级孔道。
以渣油加氢保护剂载体的重量为基准,所述改性元素的总含量以氧化物计为0.1%-1%,优选为0.2%-0.6%;所述第一加氢活性金属组分为钼的含量以氧化物计为0.2%-1.5%,优选为0.5%-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88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ZigBee功能型智能家居网关
- 下一篇:一种隧道降噪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