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折叠的膜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模组和触控屏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08504.2 | 申请日: | 2019-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7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 发明(设计)人: | 黄荣兆;邝建邦;陈昌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盈天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林青中;黄爱娇 |
| 地址: | 518172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折叠的 膜层结构 弯折 导电膜层 触控屏 增强层 触控模组 柔性基底 弯折性 折叠区 制备 碳纳米管层 纳米银线 弯折区域 断裂的 非折叠 弯折区 膜层 测试 | ||
1.一种可折叠的膜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基底;
第一导电膜层,所述第一导电膜层形成于所述柔性基底的一侧表面上,所述第一导电膜层上设有第一折叠区和与所述第一折叠区相连的第一非折叠区;以及
第一弯折增强层,所述第一弯折增强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导电膜层的第一折叠区上,所述第一弯折增强层为纳米银线层或碳纳米管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膜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膜层的厚度为20nm-2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膜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增强层的厚度为10nm-1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的膜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膜层为氧化铟锡膜层,所述第一弯折增强层为纳米银线层。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的膜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电膜层,所述第二导电膜层形成于所述柔性基底的远离所述第一导电膜层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第二导电膜层上设有第二折叠区和与所述第二折叠区相连的第二非折叠区,所述第二折叠区与所述第一折叠区在所述柔性基底的两侧相对设置;以及
第二弯折增强层,所述第二弯折增强层形成于所述第二折叠区上,所述第二弯折增强层为纳米银线层或碳纳米管层。
6.一种可折叠的膜层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一柔性基底,在所述柔性基底的一侧表面上形成第一导电膜层,所述第一导电膜层具有第一折叠区和与所述第一折叠区相连的第一非折叠区;之后在所述第一折叠区上形成第一弯折增强层,所述第一弯折增强层为纳米银线层或碳纳米管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的膜层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折叠区上形成第一弯折增强层的步骤中,在所述第一折叠区上喷涂纳米银线或碳纳米管以形成第一弯折增强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可折叠的膜层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柔性基底的远离所述第一导电膜层的一侧表面上形成第二导电膜层,所述第二导电膜层具有第二折叠区和与所述第二折叠区相连的第二非折叠区,之后在所述第二折叠区上形成第二弯折增强层,其中,所述第二折叠区与所述第一折叠区在所述柔性基底的表面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弯折增强层为纳米银线层或碳纳米管层。
9.一种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的膜层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一导电膜层上的图形线路以及与所述图形线路连通的引线,位于所述第一折叠区内的图形线路与位于所述第一非折叠区内的图形线路通过所述引线将电信号引出。
10.一种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设于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模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盈天实业(深圳)有限公司,未经盈天实业(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850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