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相干接收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08374.2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94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黑川宗高;藤村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H04B10/61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顾红霞;龙涛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干 接收器 组件 | ||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接收器,该接收器包括封装部、第一和第二光纤、毛细管、以及阵列式透镜。第一光纤用于传输信号光束且具有耦合到多模干涉装置的第一端缘。第二光纤用于传输本振光束且具有耦合到多模干涉装置的第二端缘。阵列式透镜具有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第一透镜将信号光束转换为准直光束,并且第二透镜将本振光束转换为准直光束。毛细管具有与阵列式透镜相对的端缘,并且该端缘具有包括第一端缘的第一区域和包括第二端缘的第二区域。第一端缘相对于第一轴线倾斜,第二端缘相对于第二轴线倾斜,并且第一端缘的方向与第二端缘的方向彼此不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干接收器组件。
背景技术
JP2014-187506A披露了一种用于相干光通信的接收器组件。在该接收器组件的壳体的一端处并排设置有连接至用于引导信号光束的单模光纤(SMF)的连接器以及连接至用于引导本振光束的偏振保持光纤(PMF)的连接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收器。该接收器包括封装部、第一光纤、第二光纤、毛细管和阵列式透镜。该封装部容纳多模干扰(MMI)装置。第一光纤用于传输信号光束且具有耦合到MMI装置的第一端缘(edge),并且从封装部的外部插入到内部。第二光纤用于传输本振光束且具有耦合到MMI装置的第二端缘,并且与第一光纤一起从封装部的外部插入到内部。毛细管保持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各自的前端(端部),并被容纳在封装部中。阵列式透镜具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固定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连接件。第一透镜将信号光束转换为第一准直光束并位于第一光纤的第一光轴上,并且第二透镜将本振光束转换为第二准直光束并位于第二光纤的第二光轴上。毛细管具有与阵列式透镜相对的端缘,并且该端缘具有包括第一端缘的第一区域和包括第二端缘的第二区域。第一端缘相对于第一光轴倾斜,第二端缘相对于第二光轴倾斜,并且第一端缘的方向与第二端缘的方向彼此不同。
附图说明
从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将更佳地理解前述和其它目的、方面以及优点,其中: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接收器组件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
图2是接收器组件的耦合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3是光纤和毛细管的平面图;
图4毛细管的端部的正视图;
图5是毛细管的端部附近的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6是阵列式透镜的正视图;
图7A是毛细管和阵列式透镜在它们彼此面向的状态下的平面图,并且图7B是毛细管和阵列式透镜在它们彼此面向的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8是根据变型例的接收器组件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
图9是根据变型例的毛细管的端部附近的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10A是毛细管和阵列式透镜在它们彼此面向的状态下的平面图,并且图10B是毛细管和阵列式透镜在它们彼此面向的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11A是毛细管的端部的正视图,示出了PMF的偏振方向如何相对于平坦表面成角度φ倾斜,并且图11B示出了毛细管如何围绕沿Z方向的轴线旋转角度φ;
图12是示出毛细管的端部相对于虚拟轴线AX沿一个方向倾斜的情况下的平面图;以及
图13A是示出毛细管的端部的法线相对于虚拟平面AP倾斜的情况下的平面图,并且图13B是示出毛细管的端部的法线相对于虚拟平面AP倾斜的情况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83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