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SOM神经网络与K-均值聚类的窃电检测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8311.7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7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厦;薛阳;王子龙;杨恒;徐英辉;林繁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N3/02 | 分类号: | G06N3/02;G06N3/08;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姜丽辉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户负荷 均值聚类 聚类 样本 欧式距离 特征曲线 初始聚类中心 窃电检测 训练样本 归一化处理 窃电嫌疑 随机抽取 用户判断 阈值时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OM神经网络与K‑均值聚类的窃电检测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从用户负荷曲线中随机抽取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并对所述训练样本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取处理样本;基于SOM神经网络对所述处理样本进行聚类,获取所述处理样本的聚类数和初始聚类中心;将所述聚类数和所述初始聚类中心作为K‑均值聚类的初始值,基于所述K‑均值聚类对所述处理样本进行聚类,获取用户负荷特征曲线;计算待检测用户负荷与其用户负荷特征曲线的欧式距离,获取所述待检测用户负荷与其用户负荷特征曲线的欧式距离;当所述欧式距离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则将所述用户判断为窃电嫌疑用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窃电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SOM神经网络与K-均值聚类的窃电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需求日益扩大。为节省用电开支,追求高额利润。许多不法个人或单位采取各种方式窃电。使国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我国电力企业每年因窃电产生的损失高达200亿,电力企业受到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社会供用电秩序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电力相关部门必须开展高效的反窃电工作,尽可能降低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维护社会正常的用电秩序,促进电力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目前传统的反窃电方法可分为技术手段与管理手段。技术手段主要是通过加装反窃电装置,或在表计中增加反窃电模块,如:双向计量,无法电流回路正接或者反接表计都能进行正确的电能计量;事件记录,包括表计的断相、失压、失流、电压电流不平衡、开表盖、逆相序等事件的记录。现有技术的反窃电方法能取得一定的作用,但是需要长期加装设备或资金投入加大,且跟不上窃电手段变化,效率低下。管理手段有设立稽查队伍、宣传相关法律知识等措施,但该方法不能有效取证、准确定量、及时反馈信息。
因此,需要一种技术。以实现对电力用户的窃电行为进行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基于SOM神经网络与K-均值聚类的窃电检测方法及系统,以解决如何检测电力用户的窃电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SOM神经网络与K-均值聚类的窃电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用户负荷曲线中随机抽取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并对所述训练样本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取处理样本;
基于SOM神经网络对所述处理样本进行聚类,获取所述处理样本的聚类数和初始聚类中心;
将所述聚类数和所述初始聚类中心作为K-均值聚类的初始值,基于所述K-均值聚类对所述处理样本进行聚类,获取用户负荷特征曲线;
计算待检测用户负荷与其用户负荷特征曲线的欧式距离,获取所述待检测用户负荷与其用户负荷特征曲线的欧式距离;
当所述欧式距离大于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则将所述用户判断为窃电嫌疑用户。
优选地,所述从用户负荷曲线中随机抽取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并对所述训练样本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取处理样本,包括:
所述归一化处理的公式为:其中xmax为将所述训练样本中去掉最大值后所剩余的所述训练样本中的最大值,xmin为将所述训练样本中去掉最小值后所剩余的所述训练样本的最小值,x为训练样本,x*为处理样本。
优选地,包括:所述SOM神经网络的排列方式为4×4的二维拓扑结构。
优选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SOM神经网络的输出层各神经元权系数赋予随机数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wj(j=1,2,...,m),建立初始优胜邻域和学习率η初始值;m为输出层神经元数目;wj为神经元j的权系数;j为神经元j;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83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