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广播域内是否存在能连接互联网线路的探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7714.X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6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傅如毅;徐正;邵森龙;庞子敏;陆天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远望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1 | 代理人: | 韩洪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互联网线路 探测 非法外联 线路设备 广播域 探测包 动态主机设置协议 计算机网络安全 互联网服务器 告警 安全网络 安全信息 内部网络 设备发送 连通性 泄露 瘫痪 测试 互联网 监控 预防 网络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对广播域内是否存在能连接互联网线路的探测方法,该探测方法用于监控当前网络中是否存在非法外联线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判断安全网络中是否存在开启动态主机设置协议的设备,如果存在则向该设备发送特殊探测包进行测试互联网线路连通性;S2特殊探测包如果能到达互联网上,则该线路设备会被互联网服务器登记为可外联线路设备,进行告警。该方法,用于预防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容易出现非法外联的情况,从而导致整个内部网络工作瘫痪、安全信息泄露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安全防护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对广播域内是否存在能连接互联网线路的探测方法。
【背景技术】
现如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和设备互联的手段。这些多种多样的互联互通方式,正在成为行业、企业规范化管理工作中,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如果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间开出了新的联结通道,外部的黑客攻击或者病毒就能够绕过内部网络、外部网络之间的防护屏障,顺利侵入非法外联的计算机,盗窃内部网络的敏感信息和机密数据,甚至利用该机作为跳板,攻击、传染内部网络的重要服务器,导致整个内部网络工作瘫痪。所以,非法外联是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方面,有效防范非法外联,对确保各信息系统安全平稳运行意义重大。现提出一种对广播域内是否存在能连接互联网线路的探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对广播域内是否存在能连接互联网线路的探测方法,用于预防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容易出现非法外联的情况,从而导致整个内部网络工作瘫痪、安全信息泄露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对广播域内是否存在能连接互联网线路的探测方法,该探测方法用于监控当前网络中是否存在非法外联线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判断安全网络中是否存在开启动态主机设置协议的设备,如果存在则向该设备发送特殊探测包进行测试互联网线路连通性;
S2特殊探测包如果能到达互联网上,则该线路设备会被互联网服务器登记为可外联线路设备,进行告警。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基于在安全网络中部署客户端,以判断安全网络中是否存在开启动态主机设置协议的设备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中特殊探测包的组成包括客户端的信息与所处网络的特征。
作为优选,所述客户端会在特定时间向所处网段中探测是否存在开启动态主机设置协议的设备,如果存在则会采集该客户端的信息与所处网络的特征组成特殊探测包进行互联网线路连通性测试。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中特殊探测包到达指定的互联网服务器上,包含有相应的网段信息以及客户端信息,以帮助安全网络管理员进行定位外联线路的位置,排除消除外联风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安全网络中部署客户端探测是否存在开启动态主机设置协议的设备,如果存在则向该设备发送特殊探测包进行测试互联网线路连通性;特殊探测包如果能到达互联网上,则该线路设备会被互联网服务器登记为可外联线路设备,进行告警,用于预防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容易出现非法外联的情况,从而导致整个内部网络工作瘫痪、安全信息泄露的问题。
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对广播域内是否存在能连接互联网线路的探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1中开启动态主机设置协议的设备LAN与安全网络互通,WAN口连接互联网。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发明一种对广播域内是否存在能连接互联网线路的探测方法,该探测方法用于监控当前网络中是否存在非法外联线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远望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远望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77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