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噻霉酮和恶喹酸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7324.2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8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临港科技创新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80 | 分类号: | A01N43/80;A01N43/90;A01P1/00;A01P3/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国***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噻霉酮 杀菌 病原菌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水稻白叶枯病 细菌性角斑病 协同增效作用 猕猴桃溃疡病 番茄青枯病 柑橘溃疡病 禾谷类作物 杀菌组合物 细菌性病害 抗药性 持效期 软腐病 用药量 质量比 防治 可用 枯病 马铃薯 芒果 病害 延缓 应用 果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噻霉酮和恶喹酸的组合杀菌物,包含有效成分噻霉酮和恶喹酸,噻霉酮和恶喹酸的质量比为60‑1:1‑60。该组合杀菌物可应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禾谷类作物的多种细菌性病害,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延缓了病原菌的抗药性,持效期长,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降低了使用成本。本发明所述的组合杀菌物可用于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番茄青枯病、马铃薯软腐病、芒果细菌性角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柑橘溃疡病、梨枝枯病和猕猴桃溃疡病等病害,效果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病害防治领域,具体是一种含噻霉酮和恶喹酸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背景技术
噻霉酮(Benziothiazolinone)是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开发的杂环类杀菌剂。分子式:C7H5NOS,化学名称:1,2苯并异噻唑啉-3-酮。噻霉酮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性杀菌剂,能够破坏病原菌细胞膜蛋白质和合成系统,从而抑制病原菌繁殖,干扰病原菌细胞新陈代谢,使其生理紊乱,导致病原菌死亡。该化合物对细菌,真菌引起的多种农作物病害有良好防治效果,而且对农作物和环境十分安全,低毒,无残留。
恶喹酸(pyraoxystrobin),化学名称:(1-乙基-6,7-亚甲氧基-4-喹啉铜-3-羧酸,分子式:C13H11NO5,恶喹酸属第二代喹啉酮类杀菌剂,对革兰阴性菌具有广范围的抗菌活性,但对革兰阳性菌的活性较弱,对真菌无活性。作用机制为通过抑制DNA螺旋酶从而影响DNA的正常形态与功能(正常复制)而达到抗菌的目的,DNA是以高度螺旋卷曲折叠的形态存在于菌体内,如果不卷聚。则其长度远远超过细胞的若干倍,根本无法容纳在细胞壁内,也无法正常的DNA复制、转运与重组。DNA螺旋酶的作用就是使DNA保持高度的卷聚状态,由于喹诺酮类抗菌属于高效、小剂量的药物,可用于水稻、蔬菜(卷心菜、土豆)、水果(苹果)等的细菌感染防治。用于水稻种子处理,称为对水稻难治病害谷枯细菌病(苗腐败病)具有卓效的第一个杀菌剂。还可用于防治水稻粒腐病,马铃薯黑腔病、软腐病、火疫病及类似病害。如在稻抽穗期以300-600g有效成分/hm2叶面喷施,可防治水稻粒腐病;以300~600g有效成分/hm2叶面喷施,可防治苹果和梨的火疫病和软腐病。对白菜软腐病也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是黄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在田间与黄瓜霜霉病混合发生,病斑比较接近,有时容易混淆,但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产生几个多角形水渍状病斑,而细菌性角斑病在叶片背面产生针状水渍状病斑,往往几十个病斑同时发生。病情发生趋势没有霜霉病迅速,对黄瓜生长影响没有霜霉病严重。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以带菌种子越冬,为翌年初次侵染菌源。种子上的病菌在种皮和种子内部可存活1~2年,播种后直接侵染子叶,病菌在细胞间繁殖,借雨水反溅、棚顶水珠下落、昆虫等传播蔓延,从寄主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经7-10天潜育后出现病斑,潮湿时产生菌脓。
番茄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是番茄上常见的维管束系统性病害之一,各地普遍发生,保护地、露地均可发生。南方及多雨年份发生普遍而严重。发病严重时造成植株青枯死亡,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青枯病是一种会导致全株萎蔫的细菌性病害,当番茄株高30厘米左右,青枯病株开始显症;先是顶端叶片萎蔫下垂,后下部叶片凋萎,中部叶片最后凋萎,也有一侧叶片先萎蔫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的,发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傍晚复原,病叶变浅。发病后,土壤干燥,气温偏高,2~3天全株即凋萎。如气温较低,连阴雨或土壤含水量较高时,病株可持续1周后枯死,但叶片仍保持绿色或稍淡,故称青枯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临港科技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临港科技创新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73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除草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下一篇:除草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