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采工作面“支-卸”组合沿空留巷巷道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6429.6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7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康红普;吕华文;王东攀;马冰;袁伟茗;田锦州;颜丙双;王正胜;刘跃东;伊钟玉;孙洋;李帅;乔军;张辉;吴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9/14;E21D11/15;E21D11/10;E21F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采 工作面 组合 沿空留巷 巷道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回采工作面“支-卸”组合沿空留巷巷道,其特征在于:布设于回采工作面(1)采空区与相邻工作面(2)之间,与采空区相邻一侧,在回采工作面(1)的端头支架(3)后方,靠近采空区一侧,沿巷道走向紧跟端头支架(3)布置有挡矸液压支架(4),挡矸长度不小于回采工作面(1)最大日推进度,在靠近采空区的巷道内侧设置有墩柱(5),墩柱(5)先采用混凝土至墩柱到一定高度,然后采用高水材料充填墩柱,确保带压接顶;
在超前回采工作面(1)采动影响区或滞后沿空留巷巷道区,由巷道向顶板布置有水力泄压钻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采工作面“支-卸”组合沿空留巷巷道,其特征在于:在端头支架(3)后方,在拟布置墩柱(5)区域,还支护有单元支架(7),紧靠采空区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采工作面“支-卸”组合沿空留巷巷道,其特征在于:在墩柱(5)之间挂设有横向挡矸钢筋(8)、风筒布(9)和金属网,采用喷混凝土方式进行封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采工作面“支-卸”组合沿空留巷巷道,其特征在于:墩柱(5)之间还固定有柔模袋式模具(10),柔模袋式模具采用高分子泡沫充填材料,与墩柱(5)形成连续采空区隔离封闭墙。
5.一种回采工作面“支-卸”组合沿空留巷巷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回采工作面“支-卸”组合沿空留巷巷道,包括如下步骤:
(a)根据沿空留巷巷道的尺寸要求,确定回采工作面(1)巷道掘进断面和巷内支护方式和参数;
(b)在超前工作面采动影响区或在滞后沿空留巷巷道内采用水力压裂对顶板进行卸压,水力压裂钻孔布置方案、参数及施工工艺具体根据顶板岩性与结构确定;
(c)在回采工作面(1)回采期间,在端头支架(3)上方铺设聚酯纤维柔性网,在靠近沿空留巷巷道侧的采空区内布置挡矸液压支架(4),沿巷道走向紧跟端头支架(3)进行挡矸支护,挡矸长度不小于回采工作面(1)最大日推进度;
(d)端头支架(3)前移后,在拟布置墩柱(5)区域采用单元支架(7)及时支护顶板,单元支架(7)紧靠采空区侧,垂直于巷道走向布置;
(e)在拟布置墩柱(5)区域,分两个步骤施工,首先采用混凝土输送泵充填混凝土至墩柱一定高度,然后采用双液注浆泵将高水材料继续充填墩柱,确保带压接顶;
(f)形成连续采空区隔离封闭墙:在墩柱(5)之间,自内而外挂设横向挡矸钢筋、风筒布和金属网,采用喷混凝土方式进行封闭,或将柔模袋式模具(10)固定在墩柱(5)之间,采用双液注浆泵将高分子泡沫充填材料充填到柔模袋式模具内,直至与顶板接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采工作面“支-卸”组合沿空留巷巷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墩柱(5)由钢带波纹管(501)、柔性套筒(502)、混凝土充填主体(503)和高水材料接顶充填体(504)组成;
柔性套筒(501)采用透水、阻燃土工布缝制而成,墩柱(5)现场浇筑,浇筑期间在墩柱(5)外安装振动器施加振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采工作面“支-卸”组合沿空留巷巷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单元支架(7)底部设置有侧移和万向轮装置,采用头尾循环式移架,通过侧移和万向轮装置移动至巷道内的行车通道,再用牵引车将其运送拟布置墩柱区域,再通过侧移和万向轮装置进入支护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642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