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墙体振源识别和检测翻越墙体行为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6331.0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8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聂泳忠;余学虎;赵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人马(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02 | 分类号: | G08B13/02;G08B13/19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梁岩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宜***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墙体 振源 物理特征 振动信号 振源识别 拉力传感器 振动传感器 装置及系统 拉力信号 振动信号识别 物理冲击 误判 检测 触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墙体振源识别和检测翻越墙体行为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墙体上设置有振动传感器和拉力传感器,墙体振源识别的方法包括:获取用于表征墙体振动的振动信号;根据振动信号识别振动信号振源的物理特征;获取用于表征墙体所受的拉力的拉力信号;根据物理特征和拉力信号识别振源。通过振动传感器识别振动信号振源的物理特征,可以识别靠近或者触碰墙体的振源的类型(例如识别振源为人、车或者物理冲击),通过拉力传感器获取墙体所受的拉力,可以识别振源的重量,通过振源的类型以及振源的重量,可以准确识别振源,从而不会对振源产生误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墙体振源识别和检测翻越墙体行为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安防所用墙体一般都是简单的砖石混凝土,钢丝铁栅栏,或者塑料木材等制成,缺乏智能报警等主动击退设备。有些设备虽然也有一定的智能检测功能,但是功能单一,容易误判。
现有的安防墙体,通常是通过增加红外、激光对射设备来实现探测报警。但是采用这种方法还存在以下缺点:仅通过红外、激光对射原理报警受外界环境干扰较大,雨雾天气易产生误报,对于一些野生动物产生的干扰也不能很好的排除,有很高的误判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体振源识别和检测翻越墙体行为的方法、装置及系统,以解决现有墙体不能准确识别入侵源,容易产生误判和误报警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体振源识别的方法,墙体上设置有振动传感器和拉力传感器,墙体振源识别的方法包括:获取用于表征墙体振动的振动信号;根据振动信号识别振动信号振源的物理特征;获取用于表征墙体所受的拉力的拉力信号;根据物理特征和拉力信号识别振源。
可选地,根据振动信号识别振动信号振源的物理特征包括:对振动信号进行模式识别得到振源的物理特征;判断物理特征是否满足第一预设特征,第一预设特征用于表征预存的入侵源的物理特征;当物理特征满足预设特征时,进入获取用于表征墙体所受的拉力的拉力信号的步骤。
可选地,对振动信号进行模式识别得到振源的物理特征包括:对振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能量谱分析和小波分析中的至少之一的算法得到振源的匹配物理特征。
可选地,在获取用于表征墙体振动的振动信号之后包括:根据振动信号计算振源的位置坐标。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翻越墙体行为的方法,包括:采用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实施方式的墙体振源识别的方法识别振源;根据振动信号计算振源的位置坐标;根据位置坐标控制图像采集装置对振源进行确认。
可选地,根据位置坐标控制图像采集装置对振源进行确认包括:获取图像采集装置发送的图像信息;判断图像信息是否满足第二预设特征,第二预设特征用于表征预存的入侵源图像特征;当图像信息满足第二预设特征时,确认振源为入侵源。
可选地,当图像信息满足第二预设特征时,判断入侵源入侵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如果入侵源入侵时间超过预设时间,则产生报警。
根据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体振源识别的装置,包括:第一传感器,间隔设置于墙体上;至少一个第一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第一处理器通信连接的第一存储器;其中,第一存储器存储有可被一个第一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第一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第一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任意实施方式中的墙体振源识别的方法。
可选地,墙体振源识别的装置还包括:第二传感器,与振动传感器连接,用于采集用于表征墙体所受的拉力的拉力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人马(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人马(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63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