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封闭式双喷射气流灭弧绝缘子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5837.X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4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巨丰;王嬿蕾;张清河;彭斐;杨倩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段小嬿 |
主分类号: | H01B17/46 | 分类号: | H01B17/46;H01B17/48;H01T1/08;H01T1/02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徐国华 |
地址: | 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式 喷射 气流 绝缘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封闭式双喷射气流灭弧绝缘子,包括绝缘子主体、上电极和下电极;绝缘子主体内部为中空结构,并且在绝缘子主体内部中间位置还纵向设有隔板,隔板把绝缘子主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两组喷射气流通道;在左侧的喷射气流通道的上端固定安装一个喷射气流组件,下端为向绝缘子主体侧面延伸设置的气流喷口;在右侧的喷射气流通道的上端为向绝缘子主体侧面延伸设置的气流喷口,下端固定安装一个喷射气流组件。本发明能够约束并管控电弧路径,消除电弧漂移的危害,使用范围广,一次安装,可长期重复使用,运行成本低,灵敏性高,有利于电力安全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输配电架空线路用的防雷装置,涉及一种半封闭式双喷射气流灭弧绝缘子。
背景技术
绝缘子是一种特殊的绝缘控件,能够在架空输电线路中起到重要作用。早年间绝缘子多用于电线杆,慢慢发展于高型高压电线连接塔的一端挂了很多盘状的绝缘体,它是为了增加爬电距离的,通常由玻璃或陶瓷制成。绝缘子不应该由于环境和电负荷条件发生变化导致的各种机电应力而失效,否则绝缘子就不会产生重大的作用,就会损害整条线路的使用和运行寿命。
绝缘子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电气绝缘和机械固定,为此规定有各种电气和机械性能的要求。针对在复合绝缘子的研制、工艺、材料、试验打法、老化问题、机械性能、脆断问题、伞群结掏、高海拔问题等方面,其中老化问题严重影响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严重情况使得绝缘子发生闪络发生单相短路故障照成跳闸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半封闭式双喷射气流灭弧绝缘子。该装置拥有较好的有效性和耐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半封闭式双喷射气流灭弧绝缘子,包括通过连接金具固定安装在横担上或架空导线上的绝缘子主体、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绝缘子主体内部为中空结构,并且在绝缘子主体内部中间位置还纵向设有隔板,所述隔板把绝缘子主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两组喷射气流通道,所述隔板上设有壁电极;在左侧的喷射气流通道的上端固定安装一个喷射气流组件,下端为垂直向下延伸设置或者向绝缘子主体侧面延伸设置的气流喷口;在右侧的喷射气流通道的上端为向绝缘子主体侧面延伸设置的气流喷口,下端固定安装一个喷射气流组件;绝缘子主体上端的喷射气流组件与上电极电气连接,绝缘子主体下端的喷射气流组件与下电极电气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喷射气流组件主要由喷射筒和气体发生器组成;所述的喷射筒镶嵌在喷射气流通道端部内壁上,并且一端与气体发生器固定连接,另一端开口与喷射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固定设在喷射气流通道端部,使绝缘子主体的内部空间形成两组半封闭结构,所述引弧电极设在气体发生器上。
所述引弧电极采用强导电性的金属或非金属构成,能够引导电弧进入喷射气流通道内;所述喷射筒采用高强度、强耐压的非导电金属材料构成;所述气体发生器内部设有通过感应电流触发的灭弧气丸。本发明中的气体发生器可采用发明人在先申请的发明成果的固相灭弧防雷装置系列中的气体发生器,也可以采用目前市场上已有的用了输电线路防雷击灭弧的气体发生装置产品等等。
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喷射筒开口处设有导弧环。导弧环采用强导电性的金属或非金属构成,通过与壁电极配合,引导电弧转到另一侧的喷射气流通道。
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绝缘子主体的外表面设有裙边。设置裙边能够增强爬电距离,避免电弧沿面放电。
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壁电极采用导弧电极片或者压缩灭弧管或者反冲管。设置壁电极可以有效地分散电弧能量,使电弧更容易熄灭。
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向绝缘子主体侧面延伸设置的气流喷口的开口向下倾斜。向下开口的气流喷口可以有效防止雨水或者灰尘进入喷射气流通道内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段小嬿,未经段小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58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