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工厂化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5126.2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2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宋海鹏;余姜;李德水;张金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泰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K61/10;A01K61/59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地址: | 201611 上海市松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口 工厂化养殖系统 过滤装置 生态过滤 养殖池 蓄水池 激活 水资源消耗 水生物 调质处理 生态养殖 水流方向 新陈代谢 养殖成本 依次设置 微生态 栅格板 养殖 微生物 水体 蓄水 阻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工厂化养殖系统,属于生态养殖领域,包括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过滤装置、生态过滤池、调水蓄水池和至少一个养殖池;所述生态过滤池内设有用于激活微生物新陈代谢的微生态激活袋;所述调水蓄水池用于对水体进行调质处理以及蓄水;所述养殖池底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设有用于阻挡水生物通过的栅格板,所述排水口与所述过滤装置连接。本发明不但能够有效的降低养殖成本、降低水资源消耗,还能够提高养殖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工厂化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现有很多湖泊河涌鱼、虾塘之水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毒物质长期累积,所用传统粗放式水产养殖模式已很难养出健康、环保的鱼类。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食得健康更为重视,为工厂化循环水水产养殖带来极大的机遇及发展空间。目前国内外水产养殖系统很多,但真正入列工厂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的极少,一般水产养殖系统无法实现将养殖池中产生的废水处理后再次循环回用,无法实现水产养殖污水零排放,且目前效果较好的一般都需高投入、成本大、回收期长,形成水产养殖贵族化,难以全面推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工厂化养殖系统成本高、回本难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工厂化养殖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工厂化养殖系统,包括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固形物过滤装置、生态过滤池、调水蓄水池和至少一个养殖池;所述至少一个养殖池均与所述调水蓄水池连接;所述生态过滤池内设有用于激活微生物新陈代谢的微生态激活袋;所述调水蓄水池用于对水体进行调质处理以及蓄水;所述养殖池底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所述固形物过滤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形物过滤装置包括滤框、安装在所述滤框内的滤网以及活动连接在所述滤框底部的插板;所述滤网规格为100-400目,所述滤网的材质为不锈钢或者尼龙。
优选的,所述微生态激活袋包括多孔易吸附材料制成的袋体以及位于所述袋体内填充材料和微生物;所述填充材料包括发酵纤维、非晶型纳米多孔二氧化硅、富含非晶型超细多孔二氧化硅的超细多孔硅藻土、富含非晶型超细多孔二氧化硅的多层云母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所述微生物包括量乳酸菌、反硝化细菌、纳豆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优选的,所述调水蓄水池设有水体pH调节装置、总碱度调节装置、水体硬度调节装置、水体溶解氧调节装置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口设有用于阻挡水生物但不影响残饵粪便通过的格栅板框或粗滤网框。
优选的,所述调水蓄水池、所述养殖池内均设有所述微生态激活袋。
进一步的,所述生态过滤池、所述调水蓄水池、所述养殖池内均设有曝气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池内设有用于收集残饵、粪便的细格栅板框或细滤网兜。
进一步的,所属生态过滤池内设有滤框过滤系统,所述滤框过滤系统包括若干层层叠设置的无纺布,每两层所述无纺布之间填充有过滤填料,所述过滤填料包括多孔发酵纤维以及非晶形纳米多孔二氧化硅。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新型工厂化养殖系统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养殖池产生的养殖废水进行过滤,除去残饵、粪便等固形物后形成养殖污水;
步骤2、通过固形物过滤装置对养殖污水进行二级过滤后,形成一级原水;
步骤3、通过生态过滤池降解一级原水中的有机质,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后形成二级原水;
步骤4、在调水蓄水池中对二级原水进行调质处理,形成养殖水;
步骤5、将养殖水导入养殖池中进行水产养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泰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泰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51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