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层气液态CO2 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03770.6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53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兆中;李小刚;贾敏;刘云锐;易良平;郑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16 | 分类号: | E21B43/16;E21B4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层气 液态 co base sub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层气液态CO2与活性水协同压裂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向套管注入氮气驱替油套环空内液体并保持油套环空压力;2)向油管注入氮气清洗压裂管道;3)向油管注入液态CO2进行压裂;4)向油管注入氮气清洗压裂管道;5)向油管注入活性水压裂液A进行压裂;6)向油管注入活性水压裂液B进行压裂。该方法先后注入液态CO2和活性水进行压裂,具备两种压裂方式的优点,增强煤储层压裂改造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常规储层的压裂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煤层气液态CO2与活性水协同压裂工艺方法,属于储层改造技术研究领域。
背景技术
煤层气(CBM)又称煤层瓦斯,是在成煤过程中形成并赋存于煤层中的一种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以甲烷为主要成分,在煤层中以吸附在煤表面、游离于煤孔隙中以及溶解于煤层水中三种方式赋存,其中大部分(70%~95%)吸附在煤岩孔隙内表面上。煤层气作为一种极有潜力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其勘探开发不仅可以缓解国家能源紧缺问题,还有助于减少煤矿瓦斯事故,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我国埋深2000m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36.81×1012m3,与常规天然气资源量(35×1012m3)相当,约占世界煤层气总资源的13%,紧随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位,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我国煤层具有低压、低渗、低饱和、高变质程度的“三低一高”地质特征,煤层气井自然产能低,需要采取增产改造措施才能获得工业产能,而水力压裂是煤层气增产的首选方法和主要措施。据统计,美国90%以上的煤层气井是由水力压裂改造的,我国产气量在1000m3/d以上的煤层气井几乎都是通过水力压裂改造而获得。
目前普遍运用于煤层气的活性水压裂技术虽然具有低成本、安全、可操作性强、工艺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其对储层伤害高、返排难、造缝单一等缺点突出,使得储层改造效果不佳。同活性水压裂相比,液态二氧化碳压裂具有破岩效率高、压裂缝网复杂、储层伤害小、返排容易、可置换出煤层中甲烷等众多优点,但其也存在滤失大、缝内压力低、改造裂缝宽度小、支撑剂携带和铺置困难、成本较高等缺点。若全程采用液态二氧化碳压裂,则提高施工成本,增加施工风险。因此,如何同时利用活性水压裂低成本、高安全和二氧化碳压裂低伤害、高返排的优点,增强储层的压裂改造效果、提高煤层气井产量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煤层气液态CO2与活性水协同压裂工艺方法,该方法通过先注入液态CO2进行造缝增能,后注入活性水进行携砂和扩缝,从而结合两种压裂方式的优点,补足各自的不足,达到提高裂缝复杂程度、提升压裂液返排效率、增强压裂增产改造效果的目的。该方法适用于煤层气这类低压、低渗透非常规储层的压裂增产改造。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层气液态CO2与活性水协同压裂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步骤S101:向套管注入氮气驱替油套环空内液体并保持油套环空压力;
2)步骤S102:向油管注入氮气清洗压裂管道;
3)步骤S103:向油管注入液态CO2进行压裂;
4)步骤S104:向油管注入氮气清洗压裂管道;
5)步骤S105:向油管注入活性水压裂液A进行压裂;
6)步骤S106:向油管注入活性水压裂液B进行压裂;
如上所述的一种煤层气液态CO2与活性水协同压裂工艺方法,其中,所述压裂过程分为先注入的液态CO2压裂和后注入的活性水压裂两个核心部分,且顺序不可颠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37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链式无枪身射孔器
- 下一篇:缝洞型油藏氮气驱气水协同增效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