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沙门氏菌的LAMP引物组及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02554.X | 申请日: | 2019-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9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 发明(设计)人: | 何方洋;吴小胜;崔艳莉;王兆芹;贾芳芳;许力干;万宇平;赵正苗;杜美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Q1/689 | 分类号: | C12Q1/689;C12Q1/6844;C12Q1/04;C12N15/11;C12R1/4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沙门氏菌 引物 快速检测 环介导等温扩增 分子水平 特异性强 灵敏 检测 | ||
本发明根据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设计了环介导等温扩增引物,其包括一对外引物和一对内引物,并建立了一种沙门氏菌的LAMP检测方法。本发明从分子水平上实现了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具有简便、灵敏、快速、特异性强的特点,适用于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沙门氏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用引物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种人畜共患菌,它们除可感染人外,还可感染很多动物,包括哺乳类、鸟、爬行类、鱼、两栖类及昆虫。人畜感染后可呈无症状带菌状态,也可表现为有临床症状的致死疾,它可能加重病态或死亡率,主要通过食物、饮水经口感染。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中国内陆地区也以沙门氏菌为首位。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多由动物性食品引起,特别是肉类,也可由鱼虾、家禽、蛋类和奶类引起,由植物性食品引起很少。
目前对该菌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传统分离鉴定方法、免疫学方法和PCR方法。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中传统分离鉴定方法准确性较高,但步骤多、过程复杂且检测的周期较长,不利于生产流程的监测、终产品的质量控制以及政府部门的管理;免疫学检测周期短,但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差;PCR方法检测时间短、灵敏性高,但对仪器设备要求较高。研究新的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2000年Notomi等在PCR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恒温核酸扩增技术,其扩增不需要热循环即可在一个恒定温度下进行,相对其他方法可在非常低的检测限检测DNA。此方法比传统PCR扩增更为高效,且基因扩增和检测可同时进行,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无需使用大型或高价仪器,适用于实验室快速筛查检测,并可在基层实验室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沙门氏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用引物。根据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设计环介导等温扩增引物,利用LAMP技术扩增基因的特定区域,从分子水平上实现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为沙门氏菌的检测提供了有效且快速的筛查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沙门氏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快速检测方法,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具有简便、灵敏、快速、特异性强的特点,可广泛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沙门氏菌的LAMP引物组,包括一对外引物和一对内引物,序列分别为:
内引物1:AAGACAACAAAACCCACCGCCACCGGGGAAATTATCGCCAC(序列见SEQ ID No.1);
内引物2:GTTCAGAACGCGTCGCGGAACTCATCTGTTTACCGGGCAT(序列见SEQ ID No.2);
外引物1:TCGATCAGTACCAGTCGTCT(序列见SEQ ID No.3);
外引物2:CGGCCTTCAAATCGGCAT(序列见SEQ ID No.4)。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引物组建立的沙门氏菌LAMP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待检样品的处理、增菌及DNA提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中指定的方法对待检样品进行处理及增菌培养,采用水煮法从待检样品中提取DN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25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