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橡胶堵塞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02168.0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21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学明;黄伦路;钟利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B60J10/50;B60J1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九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7 | 代理人: | 严巧巧 |
地址: | 223005 江苏省淮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橡胶 堵塞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的橡胶堵塞及车辆,涉及汽车车身钣金工艺孔封堵结构领域,包括堵盖和连接于堵盖的圆台主体,堵盖和圆台主体周圈连接处设置有与车门内板钣金卡合的环形卡槽,环形卡槽与升降器电机支架安装孔开口方向相对部位设置有向升降器电机支架安装孔延伸的密封台阶;堵盖靠近密封台阶侧设置有挡水条,堵盖和密封台阶与升降器电机支架安装孔开口方向相对部分,以及挡水条均设置为与固定升降器电机支架的螺栓上螺栓帽适配结构。本发明通过改进橡胶堵塞的结构有效密封升降器电机安装孔,提升车门气密性和整车静音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钣金工艺孔封堵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橡胶堵塞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产品不断更新迭代,汽车产品已不再仅仅是人们简单的代步工具,更好的静音性能和驾乘感受便成了当前客户最直观的需求之一。其中车身工艺孔封堵设计对整车NVH性能密封性至关重要,目前车门升降器系统电机安装孔普遍采用两种形式,一是不封堵采取整车门防水膜遮蔽的形式;二是使用贴片对异型孔进行封堵形式,由于为了满足升降器电机预装定位,车门内板钣金安装孔设计成如附图5所示的异形孔或葫芦孔,以上两种形式均无法有效的密封,而导致车外部噪音、空气及雨水容易从葫芦孔边沿进入车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橡胶堵塞及车辆,解决现有技术中车门安装升降器的葫芦孔密封性差或无法封堵导致的整车静音性差的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橡胶堵塞,用于汽车装配时封堵车门内板钣金上安装升降器电机支架的葫芦孔,包括堵盖和连接于堵盖的圆台主体;所述葫芦孔包括两个相互连接且开口方向相对的半圆孔,定义葫芦孔安装时与升降器电机支架固定的半圆孔为第一安装孔,与橡胶堵塞固定的半圆孔为第二安装孔;所述堵盖设置在车门内板钣金靠近车身外部的侧面上,所述圆台主体设置在车门内板钣金靠近车身内部的侧面上,圆台主体自靠近堵盖的端面至远离堵盖的端面直径逐渐减小;
所述堵盖和圆台主体连接处的周圈设置有向橡胶堵塞内部凹陷的环形卡槽,环形卡槽与第二安装孔周圈的车门内板钣金适配卡合;所述橡胶堵塞与第一安装孔开口方向相对的侧壁上,自堵盖远离圆台主体的端面至密封台阶靠近圆台主体的端面均设置为第一弧形过渡结构,第一弧形过渡结构的开口朝向第一安装孔,且第一弧形过渡结构与固定升降器电机支架的螺栓上螺栓帽适配。堵盖紧密与螺栓安装,有效封堵葫芦孔安装升降器电机支架后剩余孔隙。
进一步的,所述堵盖设置为圆柱形结构,圆柱形结构的侧壁靠近第一安装孔侧设置有挡水条;所述挡水条沿第一弧形过渡结构的两侧向固定升降器电机支架的螺栓上螺栓帽外壁延伸,挡水条与固定升降器电机支架的螺栓上螺栓帽外壁适配,且挡水条靠近圆台主体的底面抵接于车门内板钣金;并且,所述挡水条关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圆心连线对称,且第一弧形过渡结构两侧的挡水条至少部分包围固定升降器电机支架的螺栓上螺栓帽;挡水条在第二安装孔外侧构成第一道密封防水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圆台主体侧壁靠近第一安装孔侧设置为第二弧形过渡结构,第二弧形过渡结构的开口朝向第一安装孔,且第二弧形过渡结构与升降器电机支架间隙安装,减少螺栓和堵塞之间的安装干涉。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卡槽与第一安装孔开口方向相对的部位设置有向第一安装孔方向延伸的密封台阶,所述密封台阶远离圆台主体的端面连接于堵盖,且密封台阶靠近第一安装孔的端部抵接于第一安装孔中固定升降器电机支架的螺栓外壁面;定义橡胶堵塞自堵盖远离圆台主体的端部至圆台主体远离堵盖的端部方向为橡胶堵塞高度方向,则环形卡槽的高度为H1,密封台阶凸起的高度为H2,H2≤H1,密封台阶在第二安装孔内部构成第二道密封防水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堵塞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在圆台主体远离堵盖的端面设置有开口,空腔有利于圆台主体在安装时发生形变。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橡胶堵塞来密封升降电机支架安装葫芦孔的车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21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用驱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用隔音EVA板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