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控制的带旁通管道的热交换器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01601.9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1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沈丹丹;黄玉林;贾珍;施群;刘平;杜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工房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2/00 | 分类号: | F24F12/00;F24F11/56;F24F11/63;F24F11/74;F24F11/89;F24F13/30;F24F110/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控制 旁通 管道 热交换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控制的带旁通管道的热交换器及控制方法,属于通风系统技术领域,能够根据热交换器回收的冷热量和风机消耗的电功率智能调节旁通管道的阀门,最大化地降低全年运行能耗。该系统包括热交换器、数据采集系统、数据输入系统、数据处理系统以及旁通管道控制系统。其中,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芯体、热交换器壳体、设置于热交换器内部的新风系统、排风系统以及旁通系统,通过比较回收的实时冷热量Q与新风风机能耗和排风风机能耗之和Pe的大小来决定新风进风管、新风进风旁通管、排风出风管、排风出风旁通管的启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风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控制的带旁通管道的热交换器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系统中的新风负荷占整个系统负荷的30%~50%,夏季时在人员密集的建筑物内区,新风负荷甚至占到70%以上,所以减小新风负荷已成为空调系统节能的主要途径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空气品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增大新风量稀释室内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新风量的增大虽然显著改善了室内空气品质,但也导致新风负荷相应增加,使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与实现空调系统节能相矛盾。热回收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矛盾,利用排风中的能量来预热(预冷)新风,在新风进入室内或空气处理机组的表冷器进行热湿处理之前,增加(降低)新风焓值,从而减小空调系统负荷。
大量的研究表明,热回收设备本身消耗的能量大于其节能量,需要考虑热交换器的旁通管道设计。目前现有的热交换器的旁通管道设计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控制:一是手动控制,即过渡季节关闭热交换器,通过旁通管引进新风,其他季节反之;二是温差控制,即根据判断新风与排风的温度差变化来实时调节旁通管阀门启闭,上述两种方式均没有将热交换器的节能控制到最大化。手动控制,在室内外温差较大的过渡季节,热交换器也没有得到使用,引起不必要的能量损失。温差控制是凭借工程经验得出的温度控制范围,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出入,导致节能的不充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控制的带旁通管道的热交换器,能够根据热交换器回收的冷热量和风机消耗的电功率智能调节旁通管道的阀门,最大化地降低全年运行能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控制的带旁通管道的热交换器,包括:
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芯体、热交换器壳体、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器内部的新风进风旁通通道、新风出风管、新风出风旁通风管、排风进风管、排风进风旁通风管、排风出风旁通通道;设置于热交换器外部的新风进风旁通管、新风进风管、排风出风旁通管、排风出风管;新风进风管和新风进风旁通管的入口连接处设置有新风旁通控制器,所述排风出风旁通管和排风出风管入口连接处设有排风旁通控制器;
数据采集系统,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分别对应设置于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上的焓值传感器;新风进风口和排风出风口上的风量传感器;新风进风口和排风出风口上的风压传感器;
数据输入系统,所述数据输入系统用于输入热交换器风机的效率和风机的传动效率;
数据处理系统,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包括回收冷热量计算模块、风机能耗计算模块和能量比较模块;以及:
旁通管道控制系统,所述旁通管道控制系统根据所述数据处理系统传输的结果,分别控制新风进风管、新风进风旁通管、排风出风管、排风出风旁通管的启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如下:
(1)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控制的带旁通管道的热交换器,根据热交换器回收的冷热量和风机消耗的电功率智能调节旁通管道的阀门,最大化地降低全年运行能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工房产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工房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16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频器控制方法、装置、变频器及空调器
- 下一篇:一种空调余热回收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