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碳酸盐的硼氢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01524.7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32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马猛涛;王未凡;姚薇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5/04 | 分类号: | C07F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4 | 代理人: | 邱兴天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碳酸盐 氢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碳酸盐的硼氢化方法,属于有机物合成技术领域。该方法为: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将β‑二亚胺一价镁化合物加入频哪醇硼烷和有机碳酸盐的混合物中,室温搅拌反应。本发明的有机碳酸盐的硼氢化方法,催化剂β‑二亚胺一价镁化合物催化有机碳酸盐与频哪醇硼烷反应的活性高,底物普适性宽,反应催化效率高,产物得率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硼氢化反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碳酸盐的硼氢化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碳酸盐常作为一种绿色溶剂,在合成和催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Schaffner.B,Schaffner.F,Verevkin.S.P,Borner.A,Chem.Rev.2010,110, 4554-4581]。近年来,有机碳酸盐的还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为这些化合物很 容易从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中生成,并可以进一步水解生成甲醇衍生物等 [Balaraman.E,Gunanathan.C,Zhang.J,Shimon.L.J,Milstein.D,Nat.Chem.2011, 3,609-614;Han.Z,Rong.L,Wu.J,Zhang.L,Wang.Z,Ding.K,Angew.Chem.Int. Ed.2012,51,13041-13045]。另一方面,通过二氧化碳与环氧乙烷或氧杂环丁烷 直接偶联反应合成的环状有机碳酸酯可以作为保护基团或合成相应的二醇的前 体,可用于多种化学品和材料中[Crich.D,Vinod.A.U,Picione.J,J.Org.Chem. 2003,68,8453-8458;Laserna.V,Fiorani.G,Whiteoak.C.J,Martin.E,Escudero.E. A,Kleij.A.W,Angew.Chem.Int.Ed.2014,53,1-5]。催化加氢法是一种很好的还 原环状有机碳酸盐生成各种二元醇的方法。但它需要高压易燃的氢气和较高的反 应温度,通常还需要贵金属钌化合物作为催化剂[Kim.S.H,Hong.S.H,ACS Catal.2014,4,3630-3636;Stein.T.V,Meuresch.M,Limper.D,Schmitz.M, M,Coetzee.J,Cole-Hamilton.D.J,Klankermayer.J,Leitner.W,J.Am. Chem.Soc.2014,136,13217-13225]。目前,只有一个报道是用便宜的过渡族金 属锰化合物作为催化剂,但是该反应条件较为苛刻,需要1mol%锰催化剂和2.5 mol%叔丁基醇钾为碱,在1,4-二氧六环为溶剂下,50气压下氢气,140℃反应 16小时[Zuba.,V,Lebedev.Y,Azofra.L.M,Cavallo.L,El-Sepelgy.O,Ruepin.M, Angew.Chem.Int.Ed.2018,57,13439-13443]。由于上述催化加氢法的缺点,催化有机碳酸盐的硼氢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替代方法,目前只有一例报道关于催化 有机碳酸盐的硼氢化反应。Leitner等人使用过渡族金属锰化合物 Mn(Ph2PCH2SiMe2)2NH(CO)2Br作为催化剂,叔丁基醇钠为碱,在无溶剂下90℃ 反应8小时[Erken.C,Kaithal.A,Sen.S,Weyhermüller.T,M,Werlé.C,Leitner.W,Nat.Commun.2018,9,4521-4529]。据我们所知,迄今为止,含量丰 富,廉价、环保的主族金属催化剂在该反应中还从未被探索。为了进一步探索一 价镁化合物的其他潜在催化用途,我们尝试用一价镁化合物催化有机碳酸盐的硼 氢化反应。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碳酸 盐的硼氢化方法,反应催化效率高,反应的活性高,底物普适性宽,产物得率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β-二亚胺一价镁化合物在有机碳酸盐硼氢化反应中的 应用。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15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硼杂环化合物、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四(甲乙胺基)锆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