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黑臭污水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00615.9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26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河海给排水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1/00;C02F11/148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台创工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27 | 代理人: | 金俊男 |
地址: | 2254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污水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黑臭污水处理工艺。所述工艺包括河道污水处理工艺和河道污泥处理工艺,其中:(1)河道污水处理工艺:将絮凝剂添加至河道污水中,混合均匀后,静置,向河道污水中添加高活性活性炭,混合均匀后,静置,用LED紫外灯光照河水,将河道污泥清理出水体;(2)河道污泥处理工艺:向由步骤(1)中清理出的河道污泥中添加保水剂,经搅拌混合后,产物经冷冻干燥、高压热处理、热焙烧处理,得到多孔载体。本发明采用新配方和新工艺,本工艺具有除臭效率高、水体悬浮物去除率高、污泥经济效益高等优势,生产的产品具有优异的比表面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道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黑臭污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河道水体污染,除了氮磷等富营养成分污染之外,生活垃圾,如:塑料、餐厨垃圾等严重影响河道的自净化能力,长此以往,导致河道水体发黑和发臭等问题,此时,需要对河道水体进行净化处理,然而,河道水体净化处理及其副产物资源化高效再利用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因此,各学科领域专家共同对如何高效处理河道水体及其副产物资源化再利用的技术进行研究。由于普通河道水体处理技术存在处理成本高、处理工作量大和副产物多且附加值低等缺陷。因此,河道水体在高效净化及副产物资源化再利用方面需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黑臭污水处理工艺,该河道黑臭污水处理工艺采用河道污水处理工艺和河道污泥处理工艺,本工艺具有除臭效率高、水体悬浮物去除率高、污泥经济效益高等优势,生产的产品具有优异的大比表面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河道黑臭污水处理工艺,包括河道污水处理工艺和河道污泥处理工艺,其中:
(1)河道污水处理工艺:
絮凝剂由如下步骤制备:
将质量份数比为20:36~45:11~21:0.06~0.5:3~8:2~6的聚合氯化铝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絮凝剂、丙烯酰胺、过硫酸铵、水和四氧化三铁添加至反应釜中,搅拌速度为90r/min,反应温度为50~83℃反应0.5~6h,产物经105~140℃喷雾干燥;
高活性活性炭由如下步骤制备:
将质量份数比为32:5~9:67~95:55~62:22~29:3~7:2~5的活性炭、四氧化三铁、甲酸、钛酸四丁酯、硅酸四乙酯、乙酸镍和乙酸铜添加至高压反应釜中,搅拌速度为45r/min,反应温度为65~91℃反应0.2~1.5h,产物经135~162℃水热反应3~7h,产物经洗涤、干燥;
向每立方米水体中添加0.2%~3%絮凝剂至河道污水中,混合均匀后,静置,向河道污水中每立方米添加0.5%~6%高活性活性炭,混合均匀后,静置,用1000~3000W LED紫外灯光照河水3~30min,将河道污泥清理出水体;
(2)河道污泥处理工艺:
向由步骤(1)中清理出的河道污泥中添加质量份数比为27:52~69:8~17:9~16:12~19:22~39的山核桃壳粉、河道污泥粉、大豆壳粉、玉米秸秆粉、聚丙烯酰胺吸水树脂和尿素添加至高速混合机中,混合速度为300~600r/min,混合温度为30℃混合25min,产物经-5~-30℃冷冻干燥、100~125℃、0.7~3MPa条件下热处理0.5~3.5h,产物经150℃热处理0.5h,200℃热处理0.5h,300℃热焙烧1h,400℃热焙烧1h,500℃热焙烧2h,600℃热焙烧2h,800℃热焙烧3h,得到多孔载体。
河道水体中固体悬浮物及杂质多,首先,通过刮板等方式可以将河道水体表面垃圾如:塑料瓶、手套、泡沫等去除,其次,通过絮凝剂将河道水体中悬浮物快速去除,再者,通过高活性活性炭将水体中气体吸附剂净化,最后,将河道污泥进行资源化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河海给排水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河海给排水成套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06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