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大蒜苗期死苗和回苗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0077.3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7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德西;何忠全;郭云建;干雪梅;向运佳;黄腾飞;刘欢;骆永亮;邓玲;包国芳;裔雪清;杨晓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35 | 分类号: | A01G22/35;A01C1/00;C05G3/04;A01N33/18;A01N33/22;A01N37/26;A01P13/0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李洁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蒜 除草剂 乙草胺乳油 底肥 苗期死苗 恶霉灵 浸种剂 水剂 阿维菌素乳油 土壤调理剂 硝酸磷钾肥 中微量元素 田间 经济损失 有机菌肥 防治 油枯 浸泡 源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大蒜苗期死苗和回苗的方法,选用合适的田间底肥和除草剂,使用浸种剂对大蒜进行浸泡处理,具体的田间底肥选用土壤调理剂、含有中微量元素的有机菌肥、油枯和硝酸磷钾肥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除草剂选用甲戊·乙草胺乳油或戊·氧·乙草胺乳油,浸种剂选用甲霜·恶霉灵水剂、恶霉灵水剂或阿维菌素乳油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采用该方法从源头彻底地杜绝了死苗和回苗现象的发生,减少了因死苗和回苗带来的严重经济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大蒜苗期死苗和回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蒜种植历史悠久,是一种重要的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大。大蒜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近年的经济价值较高,亩收入可达15000元左右。形成了著名的山东、河南、四川和云南等大蒜产区。随着栽培措施的改变和有机肥运用减少等原因,大蒜苗期大面积出现了死苗和回苗等问题,主要表现为2∽3叶期大蒜田部分区域出现部分植株根系呈鸡抓根,新根不走根,苗期至大蒜收获期不生长,形成僵苗;一部分地下根系生长不良,部分根系死亡;大蒜叶片干尖发黄,从基部叶片枯萎,植株干枯死亡,甚至田块绝收。部分地区的因大蒜苗期死苗和回苗导致大蒜产量和产值减产减收幅度都超过70%;蒜农损失严重且对此束手无策,以致大蒜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大蒜产业不稳定。
有学者认为“回苗”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壤酸化、微生物结构失衡、有机质缺乏等因素引起的连作障碍,提出了采用“土壤消毒剂+生石灰+微生物有机肥+增施钾肥”等对土壤进行消毒、调酸、优化土壤微生物结构及增加有机质含量的措施。该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死苗和回苗,但是引起死苗和回苗根本性原因未找到,因而制定的防治方法在年度间不稳定。
总之,对于大蒜苗期死苗和回苗防治工作而言,目前尚未找到一种稳定且从源头上进行有效治理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防治大蒜苗期死苗和回苗的方法,该方法可以从源头上对大蒜死苗和回苗进行治理,且对土壤和人畜均无害,防治效果可达100%。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大蒜苗期死苗和回苗的方法,具体为选用合适的田间底肥和除草剂,使用浸种剂对大蒜进行浸泡处理,具体的田间底肥选用土壤调理剂、含有中微量元素的有机菌肥、油枯和硝酸磷钾肥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除草剂选用甲戊·乙草胺乳油或戊·氧·乙草胺乳油,浸种剂选用甲霜·恶霉灵水剂、恶霉灵水剂或阿维菌素乳油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土壤调理剂为酸性土壤调理剂。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土壤调理剂、含有中微量元素的有机菌肥、油枯和硝酸磷钾肥施加的比例为(8~10):(10~15):(10~20):(4~5)。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浸种剂对大蒜进行浸泡的时间为30~60分钟。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除草剂选用40%甲戊·乙草胺乳油(二甲戊灵含量20%,乙草胺含量20%)300~400倍液或44%戊·氧·乙草胺乳油(二甲戊灵含量17%,乙氧氟草醚含量5%,乙草胺含量22%)250~400倍液。每667m2的药液量60L。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浸种剂选用3%甲霜·恶霉灵水剂750倍液、30%恶霉灵水剂800~1000倍液或5%阿维菌素乳油500倍液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00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