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嵌入式充电桩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98942.5 | 申请日: | 2019-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1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汪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60;B65H75/38;B65H75/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杨红梅 |
| 地址: | 236700 安徽省亳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桩体 容置腔 绕线机构 电缆线 驱动辊 交直流转换 充电头 充电桩 嵌入式 外桩体 可拆卸的 一端连接 碾压 穿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嵌入式充电桩,包括内桩体,所述内桩体具有容置腔;外桩体;充电头,可拆卸的固定在外桩体上;交直流转换单元,设置于所述内桩体的所述容置腔内;绕线机构,设置于所述内桩体的所述容置腔内;驱动辊,设置于所述内桩体的所述容置腔内,并位于所述绕线机构的末端;电缆线,所述电缆线的一端连接所述交直流转换单元,另一端穿过所述绕线机构和所述驱动辊后连接至所述充电头。本发明中,通过内桩体、绕线机构及驱动辊的设计,能够对所述电缆线位于所述容置腔外的长度进行控制,避免电缆线被碾压,操作简单便捷,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嵌入式充电桩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电动车)的必备的基础设施,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目前在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的利用,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日益扩大,随着新能源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加,充电桩的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
现有技术中,充电桩多成长方体状,树立于停车位的尾部,当电动车需要充电时,将电动车驶入该停车位内,然后将充电桩中的充电接头连接至电动车上的充电口,进而使充电桩对电动车执行充电操作。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桩至少具有如下技术问题:
由于充电桩设置于停车位的尾部,如果电动车的驾驶人员出现误操作时,容易使电动车撞上该充电桩,进而使充电桩损坏,使充电桩无法对电动车进行充电,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为充电桩的输出电流高达几十或者几百安培)。
另外,充电桩本体与充电头之间附带的长长的电缆线杂乱的放置在地面上,容易被汽车碾压,虽然现在的电缆线能够抵抗一定程度的碾压,但是长期、反复的碾压仍然会对电缆线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嵌入式充电桩及其使用方法,致力于解决前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或者之一。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一种嵌入式充电桩,包括
内桩体,所述内桩体嵌入式的安装在地面内,所述内桩体具有容置腔;
外桩体,设置于所述内桩体的上方;
充电头,可拆卸的固定在外桩体上;
交直流转换单元,设置于所述内桩体的所述容置腔内;
绕线机构,设置于所述内桩体的所述容置腔内;
驱动辊,设置于所述内桩体的所述容置腔内,并位于所述绕线机构的末端;
电缆线,所述电缆线的一端连接所述交直流转换单元,另一端穿过所述绕线机构和所述驱动辊后连接至所述充电头;
其中,所述绕线机构与所述驱动辊保持同步正向或者反向运动,进而对所述电缆线位于所述容置腔外的长度进行控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绕线机构包括
上支架;
至少一个上转动辊,至少一个所述上转动辊与所述上支架转动连接;
下支架,设置于所述上支架的下方;
至少一个下转动辊,至少一个下转动辊与所述下支架转动连接,且与所述下转动辊的位置相对应;
驱动气缸,设置于所述上支架与所述内桩体之间和/或所述下支架与所述内桩体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内桩体的所述容置腔内,所述交直流转换单元、所述绕线机构及所述驱动辊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89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桩
- 下一篇:一种高效节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