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悬式蚕茧品质分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98640.8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33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蒋洪敏;赵明岩;王红彬;施振宇;伍思慧;周哲亮;叶俊泽;祁霁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4 | 分类号: | A01K6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悬式 蚕茧 品质 分选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悬式蚕茧品质分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待分选蚕茧放置于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的出料口与透明风道的进料口衔接;所述待分选蚕茧落入竖直设置的透明风道,所述透明风道的下方设置有送风机构;所述送风机构可上下活动设置于所述透明风道的下方,产生稳压气流自下而上吹向透明风道和变相位气流倾斜自下而上吹向透明风道;采用高速摄像头对悬置于透明风道内的待分选蚕茧进行多次拍照,多次拍摄的照片用于拟合成待分选蚕茧整体图;根据识别和判断的结果,带动承接机构移动,以将相应的回收容器承接于所述透明风道的出料口处。本发明可多通道并行,速度快、成本低,实现蚕茧缫丝前品质分选的自动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蚕茧分选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气悬式蚕茧品质分选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蚕桑第一大国,鲜茧年产量64.83万吨。蚕茧在缫丝前,必须剔除下品茧 (霉斑茧、畸形茧、残小茧)、双宫茧(无法缫丝,只能做蚕丝被)等,但目前这一工序全部由工人肉眼配合手工完成,精度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导致生丝品质一直在中低端徘徊。
目前蚕茧分选主要以人工分选为主,用肉眼观察蚕茧表面,凭借主观经验对蚕茧好坏进行区分,使用阶梯掉落式翻身装置对蚕茧进行翻身操作。
存在蚕茧分选标准不统一,肉眼观察存在视觉误差,阶梯掉落式装置只能使蚕茧小概率翻身且不能360°全方位观察检测蚕茧品质等问题。分选效率低,精度低,且影响蚕丝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气悬式实现蚕茧悬置分选的气悬式蚕茧品质分选方法,提高了分选效率和精度。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以下结构的气悬式蚕茧品质分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待分选蚕茧放置于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的出料口与透明风道的进料口衔接;
所述待分选蚕茧落入竖直设置的透明风道,所述透明风道的下方设置有送风机构;
所述送风机构可上下活动设置于所述透明风道的下方,产生稳压气流自下而上吹向透明风道和变相位气流倾斜自下而上吹向透明风道,所述待分选蚕茧在稳压气流作用下悬置于透明风道内,并在所述变相位气流的作用下发生旋转;
采用高速摄像头对悬置于透明风道内的待分选蚕茧进行多次拍照,多次拍摄的照片用于拟合成待分选蚕茧整体图;根据拟合成待分选蚕茧整体图与标准比对数据库进行比对,以识别和判断待分选蚕茧的类别。
根据识别和判断的结果,带动承接机构移动,以将相应的回收容器承接于所述透明风道的出料口处。
可选的,所述高速摄像头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内设有标准比对数据库,多次拍摄的照片传输至所述控制器中,由控制器对其进行拟合得到待分选蚕茧整体图,所述待分选蚕茧整体图与所述标准比对数据库进行比对,以识别和判断待分选蚕茧的类别,所述控制器与带动所述承接机构移动的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器的识别和判断结果从而控制所述驱动机构相应动作以将相应类别的回收容器移动至透明风道的出料口处。
可选的,所述送料机构为送料槽,所述送料槽倾斜设置并与振动盘连接,所述振动盘振动以使得所述送料槽上的待分选蚕茧逐个落入所述透明风道。
可选的,所述透明风道的上部接触或非接触式设有上检测开关,所述透明风道的下部接触或非接触式设有下检测开关,所述上检测开关和下检测开关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当待分选蚕茧落入透明风道,经过上检测开关,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高速摄像头拍照,当待分选蚕茧经过下检测开关时,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高速摄像头停止拍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86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