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断层--裂缝储集体分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98434.7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1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芹;张强;陈雪芬;高喜龙;许彦群;徐耀东;郭敏;金强;毛艺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9/00 | 分类号: | G01V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崔晓艳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层 井段 裂缝 取芯 分类 碎裂 岩芯 空间结构 砾岩 发育 断层作用 划分结果 碳酸盐岩 岩心 断层角 角砾岩 取芯段 充填 井上 岩性 观察 研究 | ||
1.断层--裂缝储集体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断层--裂缝储集体分类方法包括:
步骤1,对下古生界取芯井段岩芯进行详细描述;
步骤2,根据取芯井段岩心描述的特征,把每口井每个取芯井段划分出断层角砾岩带、断层碎裂岩带和断层块状岩带三个发育带;
步骤3,根据单井上取芯段的划分结果,得到研究区三个带的分布;
步骤4,结合角砾岩带、碎裂岩带、块状岩带的发育特征,提出碳酸盐岩潜山储集体空间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层--裂缝储集体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断层--裂缝储集体分类方法还包括,在步骤1之前,确定研究区内完钻井在下古生界目的层段是否有取芯资料;确定有取芯资料后,流程进入到步骤1;否则,流程结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层--裂缝储集体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岩芯描述内容包括:取芯段岩性、断层角砾分布特征、裂缝特征、溶蚀特征及含油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层--裂缝储集体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取芯段岩性包括灰岩、白云岩、灰质泥岩、云质灰岩、灰质云岩、鲕粒灰岩;断层角砾分布特征包括大小、形状、磨圆性、砾石上见断层擦痕、砾间胶结及胶结物、胶结程度;裂缝特征包括期次、组系、密度、开启程度、充填程度及充填物;溶蚀特征包括溶蚀程度、大小、形状、充填程度及充填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层--裂缝储集体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断层角砾岩带的发育岩性包括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泥质云岩,裂缝极发育,发育多组裂缝,岩体破碎,形成堎状、次堎状角砾,见大小、形状各异的角砾,磨圆性较差,其中绝大多数砾石在不同方向上均可见断层擦痕,砾间被方解石及泥质胶结,局部泥质含量高的层段见磨圆较好的砾石,胶结程度较高,溶蚀孔发育,含油性非常好;其中灰岩及白云岩段中角砾的直径为0.5~5cm,砾径较小时,胶结程度较低疏松,溶蚀孔洞发育明显,砾径较大时,胶结程度偏高,溶蚀程度偏低,见未被充填的砾间孔隙;泥质灰岩及泥质云岩中,砾径为0.3~1.5cm,多被方解石及泥质高度充填,溶蚀程度较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层--裂缝储集体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断层碎裂岩带的发育岩性包括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发育两组或两组以上走向不同的裂缝,裂缝切割岩石,岩体破碎,但岩体碎块没有位移,裂缝密度大于15条/米;其中白云岩段裂缝发育密度为20~25条/米,灰岩段裂缝密度为15~20条/米,泥质灰岩段中裂缝密度为15~20条/米,白云岩段中裂缝发育密度最大,岩心的碎裂程度也最高;此外白云岩及灰岩段中裂缝充填程度相对较低,但前者中裂缝的开启程度稍高于后者,而泥质灰岩段中绝大部分裂缝被充填;大部分裂缝壁弯曲呈现明显的溶蚀痕迹,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开启,溶蚀孔较发育,含油性较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层--裂缝储集体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断层块状岩带为发育一组或两组走向不同的裂缝,密度为3~15条/米,以高角度缝为主,缝壁平直,各岩性段中裂缝充填程度普遍较高,且多被方解石充填,裂缝溶蚀程度相对低,岩体完整,含油性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层--裂缝储集体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根据单井上取芯段的划分结果,从剖面上划分出三个带的分布情况,进而得到研究区三个带的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层--裂缝储集体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结合角砾岩带、碎裂岩带、块状岩带的发育特征,提出碳酸盐岩潜山储集体空间结构:首先角砾岩带靠近断层发育,碎裂岩带紧邻角砾岩带分布,当断层规模较小时,碎裂岩带也会靠近断层发育,块状岩带则相对离断层较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843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等厚等强度叠层矿位置测算的探矿方法
- 下一篇:一种挡泥板及毛毡装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