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人脸验证检测的门禁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95141.3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3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常敏;刘雨翰;韩帅;陈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1V8/10;G01R29/24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王路丰;汪祖乐 |
地址: | 20008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脸验证 检测 门禁系统 人脸数据 人脸图像信息 检测结果 进入权限 匹配结果 权限 红外传感器模块 逻辑电路模块 门禁控制模块 数据统计模块 静电测试 静电检测 模块获取 判断结果 实时反馈 人脸库 门禁 闸机 匹配 存储 申请 | ||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人脸验证检测的门禁系统和方法,所述门禁系统包括:人脸验证模块、静电测试模块、逻辑电路模块、红外传感器模块、门禁控制模块和数据统计模块;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人脸验证模块获取待检测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对所述人脸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得到人脸数据信息;将所述人脸数据信息与人脸库中的已存储人脸数据信息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根据所述匹配结果判断所述待检测用户是否具有进入权限,得到权限的判断结果;当所述待检测用户具有进入权限时,对所述待检测用户进行静电检测,得到检测结果;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是否开启闸机。从而精确识别有权限人员并实时反馈无权限人员的非正常进入,提高了门禁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门禁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人脸验证检测的门禁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与高精密设备的生产技术发展迅速,安保需求变得迫切,要便于有权限的工作人员进入和防止非权限无关人员的进入,同时大部分高精密仪器的生产环境需要保证工作人员所携带的静电在预设安全范围内不对高精密零件或设备造成有害影响,因此在入口处需要设置一含有与静电检测功能的门禁系统。
目前大多数工业门禁系统为刷卡与静电检测相结合的系统,该系统采用刷卡方式限制无权限人员出入,通过人体静电测试仪对工作人员进行静电检测。该现有技术能确定人体自身所带静电是否符合规范,却无法确认刷卡人员是否为持卡人本人,也无法对无权限人员的非正常进入(如强行越过,迈过,跳过等方式)作出反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人脸验证检测的门禁系统和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识别刷卡人是否为持卡人以及无法反馈无权限人员非正常进入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人脸验证检测的门禁系统,所述门禁系统包括:人脸验证模块、静电测试模块、逻辑电路模块、红外传感器模块、门禁控制模块和数据统计模块,其中,所述人脸验证模块与所述逻辑电路模块连接,用于采集和处理待检测用户的人脸数据,并将处理结果传输至所述逻辑电路模块;
所述逻辑电路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处理结果控制所述红外传感器模块的工作;所述静电测试模块设置于门禁入口处地面,用于当所述处理结果为所述待检测用户具有进入权限时,测试所述待检测用户携带的静电是否在安全阈值内;
所述门禁控制模块与所述静电测试模块以及所述红外传感器模块连接,用于控制闸门的开合;
所述数据统计模块与所述门禁控制模块和人脸验证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所述门禁控制模块和人脸验证模块获取用户出入数据信息。进一步地,所述门禁系统包括警报模块,所述红外传感器模块用于当所述红外传感器被所述逻辑电路模块启动时,检测所述待检测用户是否进入预设的禁入感应区域;所述警报模块与所述红外传感器模块连接,用于当所述红外传感器模块检测到所述待检测用户进入预设的禁入感应区域内时,触发警报。
进一步地,所述逻辑电路模块为数字1-0逻辑电路模块,用于当人脸验证失败或所述逻辑电路模块的置0状态达到预设时间时,所述逻辑电路模块置1以启动所述红外传感器模块,当人脸验证成功时,所述逻辑电路模块置0以关闭所述红外传感器模块。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使用前述任一项用于人脸验证检测的门禁系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人脸验证模块获取待检测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对所述人脸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得到人脸数据信息;
将所述人脸数据信息与人脸库中的已存储人脸数据信息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根据所述匹配结果判断所述待检测用户是否具有进入权限,得到权限的判断结果;
当所述待检测用户具有进入权限时,对所述待检测用户进行静电检测,得到检测结果;
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是否开启闸机。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51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云服务及智能终端的访客管理方法
- 下一篇:新型智慧汽车客运站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