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地面定向钻跟层率的微量元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94510.7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9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桂和荣;李俊;郭艳;邱慧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宿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B7/04 | 分类号: | E21B7/04;G01N23/223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杜丹丹 |
地址: | 234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量元素 岩粉 注浆 岩层 分层 原岩 冲洗液流速 测试 保障设计 参数确定 连续监控 倾角变化 元素背景 钻头方向 钻头位置 层状态 钻头 采样 钻进 解析 逼近 计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地面定向钻跟层率的微量元素方法,包括取原岩各分层样,并对样品进行微量元素背景值测试;取待判的岩粉(屑)样品,测试岩粉(屑)的微量元素含量;将待判的岩粉(屑)微量元素与元素背景值对比,进而识别出岩粉(屑)来自原岩的哪个分层;结合采样计时、冲洗液流速等参数确定钻头位置,指导钻进方向向注浆目标岩层中心逼近。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确保地面定向钻注浆“跟层率”达到设计要求。该技术岩粉(屑)微量元素源解析,连续监控钻头跟层状态,适时进行钻头方向调整,能最大限度保障设计注浆跟层率,不受岩层厚度和倾角变化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地面定向钻跟层率的微量元素方法,以准确指导地面定向钻紧跟目标层进行钻进和注浆,确保设计注浆堵水效果。
背景技术
在华北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底板以下赋存一套碳酸盐岩含水层,由石炭纪太原组灰岩(简称“太灰”)和奥陶纪灰岩(简称“奥灰”)组成,太灰与奥灰统称为“底板灰岩”。该底板灰岩富水性强,水压高,一旦突出,来势凶猛,突水量大,可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淹井事故。
从统计资料看,华北煤田95%以上的特大型淹井事故均因底板灰岩水突水所致。如河北开滦范各庄矿1984年的“6.2”底板灰岩水淹井事故,最大突水量123180m3/h,死亡11人;安徽皖北任楼矿1996年的“3.4”底板灰岩水淹井事故,最大突水量34571m3/h;安徽淮北桃园矿2013年的“2.3”底板灰岩水淹井事故,最大突水量29000m3/h,1人遇难。一次淹井事故对于煤矿来说,可谓“灭顶之灾”,单从经济损失上讲,通常是以数亿元甚至数十亿元计。因此,底板灰岩水水害防治一直是华北煤田煤矿防治水的重点。
从图1可以看出,华北煤田二叠纪山西组(P1s)下组煤(10#煤层)底板与太灰之间发育一层底板隔水层(即原始底隔),平均厚50m(即图2中的M0(即原始底隔厚度),岩性为海相泥岩与砂泥岩互层;该隔水层的下伏地层为石炭纪太灰(C3t),平均厚120m,由12~13层薄层灰岩及灰岩层之间的砂泥岩夹层所组成,其中三灰(以下简称“L3灰”)和四灰(L4)厚度较大,岩溶、裂隙较发育,偶见溶洞,富水性较强,对10#煤层安全开采构成严重威胁;太灰地层的下伏地层为奥灰,厚度大于500m,其浅部的马家沟组(O2m)灰岩溶洞、裂隙极其发育,甚至发育岩溶陷落柱,且补给源充分,可谓是华北煤田煤系地层下伏的“汪洋大海”,对10#煤层安全开采的威胁最为严重。
在底板灰岩水上采煤,国家《煤矿防治水规定》对突水系数Ts(如下式)有严格要求,即在受构造破坏块段,Ts不大于0.06Mpa/m;在正常块段,Ts不大于0.1Mpa/m。
式中:P—底板隔水层所承受的水头压力/Mpa(图2);
M—底板隔水层厚度/m。
为了消除底板灰岩水的威胁,防治水技术主要有两点:
(1)疏水降压,就是通过在井下对底板灰岩施工疏放孔,进行放水,将底板灰岩水作用于煤层底板隔水层的压力P降低到安全值;但由于存在排水成本高、严重破坏水资源及地下水系统平衡、且不能确保不发生水害或水害事故,因而该方法多年来已很少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州学院,未经宿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45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