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以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94234.4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9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候;沈明星;孟祥国;熊迎军;陆长婴;金梅娟;陶玥玥;施林林;周新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A01K67/033;C02F3/32;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尹慧晶 |
地址: | 2151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器箱体 导电电极片 蚯蚓生物反应器 分离蚯蚓 蚯蚓 工厂化作业 生物学特性 输出端相连 有机废弃物 材料来源 供电电源 上部敞口 上下堆叠 综合考虑 蚯蚓处理 规模化 简便性 两侧壁 网格状 顶层 两层 制作 | ||
1.一种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两蚯蚓生物反应器上下堆叠;上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内为蚯蚓对有机废弃物料消解处理结束的反应器,包括;蚯蚓活体、蚓粪和处理后的有机废弃物料;下层为仅含有机废弃物料,未经消解处理的反应器;
步骤2、将顶层蚯蚓生物反应器两侧壁的导电电极片(4)与供电电源(6)的输出端相连;
步骤3、在顶层蚯蚓生物反应器的上方悬挂辅助性光源(1);
步骤4、启动供电电源(6)进行电剌激,通过电和光剌激,将上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内的蚯蚓活体从上层向下层蚯蚓生物反应器驱离,实现上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内蚯蚓活体与蚓粪的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之后,在下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内,由上层进入的蚯蚓活体对于有机废弃物料进行一定时间的消解处理,之后再置于未进行消解处理、仅含有机废弃物料的蚯蚓生物反应器之上,重复步骤S2-S4,进行蚯蚓与蚓粪的剌激分离,如此不断批量化循环作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步骤4获取的下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内的蚯蚓密度高于所需的蚯蚓量时,先收获部分蚯蚓,再向未进行蚯蚓生物消解的蚯蚓生物反应器中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之后,上层的蚯蚓生物反应器直接做为蔬菜盆钵栽培载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待处理的有机废弃物料在蚯蚓反应器中的装填高度为20~2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蚯蚓生物反应器内安装数据采集器,前述数据采集器采用环境因子传感器,包括含水率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和pH值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控制待分离物料含水率为40~60%;供电电源(6)输出的电流为2~10mA,开通时间为200~500ms,关断时间为28000~35000ms;开通时间优选为300ms,关断时间优选为30000ms。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辅助性光源(1)放置在上层蚯蚓生物反应器的正上方20~30cm处,安放白炽灯光源,光照强度≥500Lx。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步骤1、将下层蚯蚓生物反应器更换为空闲周转箱;相应的步骤4、启动供电电源(6)进行电剌激30~45分钟,通过电和光剌激,将上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内的蚯蚓活体从上层向下层周转箱驱离,实现上层蚯蚓生物反应器内85%蚯蚓活体的分离获取。
10.一种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利用电剌激分离蚯蚓的方法所采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至少两层上下堆叠的蚯蚓生物反应器,各蚯蚓生物反应器均包括上部敞口的反应器箱体(2),该反应器箱体(2)具有网格状箱底(1),反应器箱体(2)的两侧壁均设有导电电极片(4),顶层反应器箱体(2)的导电电极片(4)与供电电源(6)的输出端相连,该导电电极片(4)的底部与下一层反应器箱体(2)中对应侧导电电极片(4)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农业科学院,未经苏州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423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