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磁性分离和DNA自组装的肿瘤外泌体纳米荧光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94220.2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56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郑磊;李博;刘春辰;潘炜伦;司徒博;安泰学;张晔;张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577 | 分类号: | G01N33/577;G01N33/574;G01N33/543;G01N33/5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周建军 |
地址: | 51051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磁性 分离 dna 组装 肿瘤 外泌体 纳米 荧光 传感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磁性分离和DNA自组装的肿瘤外泌体纳米荧光传感器,包括偶联GPC‑1抗体的功能化磁珠、触发链、三个茎环状核酸探针。本发明实现了乳腺癌GPC‑1(+)外泌体亚群的定量检测,检测特异性高、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通过对临床血浆来源标本中的乳腺癌GPC‑1(+)外泌体亚型进行检测以评估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该方法具有普适性,可运用于其它已筛出特异核酸适体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其它外泌体亚型、蛋白、细胞和金属离子等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肿瘤液体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磁性分离和DNA自组装的肿瘤外泌体纳米荧光传感器。
背景技术
乳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年,中国乳腺癌患者占所有女性癌症患者的15%,且死亡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是45岁以下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死因。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手段。目前乳腺癌早期筛查措施包括:乳腺X线、乳腺超声、乳腺核磁共振、临床体检和自检;诊断措施包括:细胞学检查、病理活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以上筛查或诊断措施不同程度存在灵敏度低、特异性差、有创、有放射性、检查周期长等缺点,因此建立敏感、特异、无创、便捷、快速的替代检测方法用于早期乳腺癌的筛查、诊断或监测,对控制乳腺癌发展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液体活检有着迅速、便捷、损伤性小等众多优点,在大幅度缩短癌症确诊时间的同时,可对癌症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随时监测,有望成为乳腺癌筛查、诊断或监测的理想方法。最新研究发现外泌体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以及抗药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被认为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乳腺癌液体活检生物标志物。
目前外泌体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分离和分析两大步骤。外泌体分离方法金标准是超速离心法,耗时长、需要昂贵的实验设备、所需标本量大(>2mL)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已出现的商业化外泌体分离沉淀试剂盒耗时较短、所需标本量小,但分离纯度有限,且试剂明显影响外泌体的生物活性。而目前外泌体分析的主流方法:纳米粒子跟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和电镜仅可提供外泌体的大小、浓度、形态等参数,不能确定外泌体来源;其它如ELISA或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蛋白等方法,由于需要样本量较大,操作步骤繁琐,同样不适用于临床检测。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磁性分离和DNA自组装的肿瘤外泌体纳米荧光传感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外泌体的检测方法操作繁琐、所需样本量大、不适用于临床检测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肿瘤外泌体检测的试剂盒,包括偶联有抗体的功能化磁珠、触发链、三个茎环状核酸探针。
可选地,所述触发链包括用于与标志物互补结合的识别区、用于与所述三个茎环状核酸探针互补结合的触发区。
可选地,所述触发区含有如下核苷酸序列:GCACTACTCCCTAACATCTCAAGC。
可选地,所述偶联有抗体的功能化磁珠选自偶联GPC-1抗体的功能化磁珠。
可选地,所述触发链的识别区含有如下核苷酸序列: CACCCCACCTCGCTCCCGTGACACTAATGCTA。
可选地,所述偶联GPC-1抗体的功能化磁珠可以从是市场上购买链霉亲和素化磁珠和 GPC-1抗体,自行包被得到,针对不同的标志物,磁珠上可以偶联不同的抗体。
可选地,所述触发链选自CD63aptamer-ssDNA,所述CD63aptamer-ssDNA含有如SEQ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未经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42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