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载物空间的内部覆层布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94181.6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6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穆罕默德·沙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2 | 分类号: | B60R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杨帆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州迪尔***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壁 盖壁 连接区段 连接元件 载物空间 内部覆层 关联 接合 乘用车 盖板 支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特别是乘用车)的载物空间(13)的内部覆层布置(1),其具有用于支撑载物空间盖板的支撑壁(2)和用于载物空间(13)的内部覆层的盖壁(5)。在这种情况下,支撑壁(2)具有与盖壁(5)相关联的支撑壁连接区段(7)并且盖壁(5)具有与支撑壁(2)相关联的盖壁连接区段(8)。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支撑壁连接区段(7)具有至少一个支撑壁连接元件(16),并且盖壁连接区段(8)具有至少一个盖壁连接元件(15),其中,支撑壁连接元件(16)和盖壁连接元件(15)设计为用于相互引导接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前述部分的特征的内部覆层布置,其具有用于载物空间(尤其是用于机动车辆中的载物空间)盖板的支撑壁和盖壁。
背景技术
内部覆层的部件在汽车制造中具有装饰、支撑和/或保护的功能。根据结构和功能,可以例如区分由注塑塑料制成的硬壳部件、由泡沫塑料制成的软部件和例如由塑料纤维制成的毯状覆层。根据机动车辆内部的形状,板需要具有各种几何形状。由于内部覆层属于车辆内部的可见部件,因此单个覆层壁的几何形状应具有视觉上高的规格质量,如果可能的话,在安装时已经作为成品(“Fit-n-finish”装配完成)出现。
这种内部覆层也出现在在机动车辆和/或乘用车的载物空间中或行李厢中。为了将载物空间与乘客舱隔开并因此例如在突然减速期间或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保护乘客免受未固定的货物的影响,具有载物空间盖板的载物空间在其上部区域中受到限制。盖板通常以一定距离平行于载物空间的下部载物区域并且位于乘用车的后座后面或与其相邻。乘用车的乘客可从乘客舱接近盖板的上存放表面,并且上存放表面可用于存放各种物体。
该载物空间盖板可以在载物空间中的支撑壁上固定和/或支撑在支撑壁上。此外,载物空间的内部覆层具有作为覆盖元件的柔软的毯状覆层(“Carpets”)。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用于支撑元件与覆盖元件以及用于覆盖元件的各种安装方法。
例如,支撑壁和其它覆盖元件可以彼此单独安装。通常,这是通过螺钉、夹具或其它紧固件来完成的,为此为了这些变型必须提供相应的装置,这些装置需要一定的空间。出于这个原因,内部覆层的部件布置在距白车身一定距离处,从而不可避免地减少了可用的载物空间。可代替地,内部覆层的部件可在安装之前焊接在一起,从而为部件提供支持。但是,这需要额外的工作步骤。
从US 5536540已知车辆外侧的覆层部件,该部件包括实心的底板和相对于底板而言柔性的装饰板。底板和装饰板具有相互互补的卡扣元件,以此可以将装饰板连接到底板上。底板本身借助胶带连接到车辆。
同样,在US 5188408中,已知一种用于在车辆外侧安装具有板的塑料盖的方法,其中板可附接到车门的外侧。在这种情况下,两个部件均具有凸起和/或倒钩,这些凸起和/或倒钩用于与另一个部件的互补切口、通道和/或凹陷接合。在该安装之后,可以使用传统的紧固件将板附接到车门的外侧。
US 2012/0274116 A1公开了一种用于具有垫衬的车辆座椅靠背的硬壳后盖的固定装置,该垫衬例如由织物、乙烯树脂或皮革(软壳)制成。由此垫衬在周边区域具有保持元件,该保持元件可以与硬壳盖的保持开口接合。
另一方面,US 5076870 A涉及一种用于将装饰垫衬连接到车门的内覆层的方法。装饰垫衬具有一层可热变形的材料。为了安装或生产,内部覆层和垫衬的部件叠加在一起,并且优选通过焊头局部加热,从而通过熔化过程形成不可拆卸的连接。
鉴于所引用的现有技术,内部覆层布置的设计仍然提供改进的空间。所引用的现有技术的缺点有,例如,硬壳部件和装饰部件仅层状叠加在一起。在载物空间中,这将导致载物空间的减少,由此减少了载物容量。另外,上述安装方法需要大量的安装步骤,从而增加了错误率和成本。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全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全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41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