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构建梅毒螺旋体小鼠模型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93666.3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08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吴移谋;郑康;徐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5/74 | 分类号: | A61K35/74;A61K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刘猛;赵青朵 |
地址: | 421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构建 梅毒 螺旋体 小鼠 模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构建梅毒螺旋体小鼠模型的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将梅毒螺旋体接种兔子繁殖培养,然后在小鼠皮内、腹膜内、直肠内和阴茎海绵体接种梅毒螺旋体,获得梅毒螺旋体小鼠模型。本发明针对现有小鼠对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反应性很小,缺少梅毒螺旋体小鼠模型的问题,采用特定品系小鼠同时在皮内、腹膜内、直肠内和阴茎海绵体接种梅毒螺旋体,构建出梅毒螺旋体小鼠模型,所述小鼠模型能够在血液,肝脏,脾脏和睾丸检测到梅毒螺旋体并且可实现梅毒螺旋体的血液和淋巴结播散,且能够反映出梅毒螺旋体DNA疫苗的抑制作用,符合作为梅毒螺旋体动物模型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构建梅毒螺旋体小鼠模型的方法。
背景技术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性传播疾病。目前,其仍然是一种全球流行的疾病,估计全世界有3600万例病例。近年来,男男同性恋者的梅毒发病率急剧上升。先天性梅毒感染的发病率也在上升,全世界每年估计有136万孕妇感染,其中约520,000例导致流产或死产等。此外,梅毒还增加了感染HIV的风险。尽管梅毒螺旋体对青霉素治疗依然敏感,但全球梅毒患病率却依然增加,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有效的梅毒疫苗作为全球消除梅毒的传统筛查和治疗方法的补充。
梅毒疫苗的开发研究需要梅毒螺旋体动物模型评估候选疫苗抑制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应。由于小鼠对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反应性很小,因此在梅毒研究中尚未被广泛使用。目前梅毒研究的主要动物模型是兔子,但是近交体系的兔子是昂贵的并且不容易获得。已有的研究成果中的候选疫苗可以抑制梅毒螺旋体向远端器官的传播,但是缺乏研究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试剂,这种保护机制的研究很难进入下一步。因此,急需构建一种动物模型,且这种动物模型所需的免疫保护性试剂容易获得并且免疫系统的遗传操作是常用的,进而帮助研究者进一步研究梅毒螺旋体鞭毛蛋白抑制其宿主体内扩散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建梅毒螺旋体小鼠模型的方法,使得所述方法能够成功构建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小鼠模型,并可用于相关疫苗抑制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应的评估研究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构建梅毒螺旋体小鼠模型的方法,梅毒螺旋体接种兔子繁殖培养,然后在小鼠皮内、腹膜内、直肠内和阴茎海绵体接种梅毒螺旋体,获得梅毒螺旋体小鼠模型。
作为优选,所述梅毒螺旋体接种兔子繁殖培养为梅毒螺旋体通过睾丸内接种成年新西兰白兔来繁殖培养。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小鼠皮内、腹膜内、直肠内和阴茎海绵体接种梅毒螺旋体的个数为2.5×106个梅毒螺旋体(共1×107个)。其中,所述小鼠皮内为肩胛骨之间的皮内,所述直肠内接种采用灌胃方式接种。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小鼠为C57BL/6小鼠。采用本发明方法将C57BL/6小鼠梅毒感染30天后,在血液,肝脏,脾脏、脑组织和睾丸检测到梅毒螺旋体。同时,采用具有抑制梅毒螺旋体的DNA疫苗免疫的小鼠,各组织中的梅毒螺旋体的载量有明显下降。
而且,用梅毒螺旋体感染成功的小鼠淋巴结转染到正常新西兰兔的睾丸中,发现了活的梅毒螺旋体。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本发明认为和人体宿主一样,C57BL/6小鼠模型也能出现梅毒螺旋体的血管播散,符合作为梅毒螺旋体血液和淋巴结扩散动物模型的要求,且能够反映出疫苗的抑制作用。因此,本发明提出了所述方法构建的梅毒螺旋体小鼠模型在评估梅毒螺旋体疫苗免疫原性和/或保护效应中的应用。
其中,所述梅毒螺旋体疫苗优选为梅毒螺旋体DNA疫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华大学,未经南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36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