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靶向投递疏水性抗肿瘤药物的小肽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93389.6 | 申请日: | 2019-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9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球;蒋兴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47/42 | 分类号: | A61K47/42;C07K14/00;A61K9/51;A61K31/7048;A61P35/00;A61K31/337;A61K31/7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循文 |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疏水性抗肿瘤药物 靶向 投递 肿瘤细胞 小肽 球形纳米颗粒 肿瘤细胞组织 氨基酸序列 抗肿瘤药物 肿瘤细胞核 靶向治疗 分散性 均一性 内环境 自组装 富集 应用 杀死 释放 激发 | ||
用于靶向投递疏水性抗肿瘤药物的小肽及其应用,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通过在疏水性抗肿瘤药物的激发下自组装形成均一性,分散性,稳定性等较好的球形纳米颗粒,并能够将该疏水性抗肿瘤药物靶向的投递至肿瘤细胞组织,并在特定的肿瘤细胞内环境中释放,高密度的富集在肿瘤细胞核,最终高效的杀死肿瘤细胞,降低抗肿瘤药物副作用,实现靶向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靶向投递疏水性抗肿瘤药物的小肽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恶性肿瘤目前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全球约六分之一的死亡由其造成;而且近几年它的发病率还在不断增高。随着对恶性肿瘤的生物特性认识不断深入,各种新治疗手段也达到有效的推广,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但是化学治疗仍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化学治疗药物的原理通常是借由干扰细胞分裂的机制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譬如抑制DNA复制或是阻止染色体分离。虽然恶性肿瘤与正常细胞最大的差异在于快速的细胞分裂及生长,但是目前大多数药物都缺乏专一性,同样会杀死处于细胞分裂的正常组织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特别是人体中生长发育旺盛的血液、淋巴组织细胞等。
药物递送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是指在空间、时间及剂量上全面调控药物在生物体内分布的技术体系,从而增加药物的利用效率,提高疗效,降低成本,减少毒副作用。这为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基于纳米颗粒的药物递送系统由于其独特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学特征,更是激起了广大科研工作的兴趣。然而,常见的纳米材料不仅价格昂贵、非治疗成分众多,而且在生物可降解性、长期毒性等方面的作用尚待观察;同时,在载药纳米制备(如成膜、水化、载药等)过程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操作极其繁琐复杂,造成纳米粒径、Zeta电位及载药率批间差异极大,给该制剂的规模化制备及相应质量标准的制定带来极大困难,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因此,寻找成分相对单一,生物安全性高,制备简便快速,易于纳米药物规模化制备及质量控制的新型纳米材料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天然肽材料(尤其人源肽)由于具有高生物相容性、无毒、无免疫源性等优点成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研究的热点。而且改变氨基酸序列和修饰特殊的基团可使多肽具有新的功能,如实现对肿瘤的主动靶向,穿越生物屏障,更好的转载特殊药物,具有某种生物活性等。因此多功能化的多肽研究吸引很多研究者的兴趣。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设计合成一条用于靶向投递疏水性抗肿瘤药物的小肽及其应用,通过在疏水性抗肿瘤药物的激发下自组装形成均一性,分散性,稳定性等较好的球形纳米颗粒,并能够将该疏水性抗肿瘤药物靶向的投递至肿瘤细胞组织,并在特定的肿瘤细胞内环境中释放,高密度的富集在肿瘤细胞核,最终高效的杀死肿瘤细胞,降低抗肿瘤药物副作用,实现靶向治疗。
技术方案:用于靶向投递疏水性抗肿瘤药物的小肽,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上述小肽在制备用于靶向投递疏水性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具体制备方法为:首先将小肽溶液和抗肿瘤药物混合后超声处理,室温静置至少2小时,然后离心收集上清液即得。
上述抗肿瘤药物为阿霉素、吡柔比星或紫杉醇。
有益效果:1. 人源肽天然有高生物相容性、无毒、无免疫源性;2. 在人源肽上设计靶向序列,释放序列,组装序列等多个功能,实现高效负载药物并靶向递送至恶性肿瘤细胞组织,在恶性肿瘤细胞内的特定环境下释放,如酸性环境、GSH、MMP2等作用下释放,提高药物靶向作用,更好的降低药物副作用。3.人源肽通过自组装作用装载疏水性抗肿瘤药物,如吡柔比星,阿霉素、紫杉醇等,提高疏水性药物溶解性,为疏水性药物运用提供理论支撑。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33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