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井冈霉素和菌核净的药剂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91913.6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47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姚洁;程磊;牛倩;张皖秋;陈娜;孟肖;叶胜明;郭伟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43/16 | 分类号: | A01N43/16;A01N37/32;A01P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尹明明 |
地址: | 2368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井冈 霉素 菌核 药剂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防治白芍白绢病的药剂组合物及其应用,活性成分包括井冈霉素和菌核净;井冈霉素和菌核净的重量配比为1∶20‑20∶1;可用于防治白芍白绢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防治白芍白绢病的药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魏晋时期,毫州栽培芍药就闻名于世,清末,毫州栽培白芍达到极盛。因毫州白芍品质优良,药用价值高,毫州遂成为全国闻名的白芍种植地,如今毫州是全国最大的白芍种植基地和集散地。亳州中药材总种植面积达5.33万hm2,种植面积最大的是白芍,种植面积达1.47万hm2,占全区的28%,其次是牡丹0.87万hm2。
白绢病是危害白芍的重要病害,为顽固性土传病害,可造成白芍严重的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白芍白绢病的主要发病部位在植株根茎部,多见于成株期。植株染病后,茎基和根茎出现黄褐色至褐色软腐,叶片黄化萎蔫,顶尖凋萎,下垂而枯死。根茎腐烂有两种症状:一种是在较低温度下,被害根茎仅存导管纤维,呈“乱麻状”干腐;另一种是在高温高湿下,蔓延较快,白色菌丝布满根茎,并溃烂成“烂薯”状湿腐,菌丝呈白色绢丝状,具光泽。后期受害植株地上部分逐渐萎蔫死亡,严重影响白芍的产量和药用价值。
近年来,大家对白术白绢病研究较多,但白芍白绢病研究工作较少。白术和白芍同属于亳州大宗药材,同样是根茎类作物,根部病害的研究具有相通性。李小霞等对白术白绢病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鉴定出病原菌为Sclerotium rolfsii,潘兰兰等阐述了白术主要病害的发生及综合治理,其中白绢病发病普遍,发病程度逐年加剧,2002年,胡琼波等针对湖南地区进行了白术白绢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从气候、栽培、品种和生育期几方面探索了白术白绢病的发生规律。胡琼波等针对湖南地区进行了白术白绢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筛选出绿亨一号和多菌灵对白绢病的菌丝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茹水江等开展白术白绢病病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药剂筛选,其中20%甲基立枯灵EC、50%甲托WP对白术白绢病菌丝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40%福美双WP、75%达科宁WP、绿亨1号在先灌根后接种的防治效果也较好,但先接种后灌根的防治效果却较差。鲁鹏等开展白术白绢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对其室内毒力测定,15%三唑酮、30%苯甲·丙环唑和8%氟硅唑3种药剂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张佳星等针对白绢病和立枯病开展了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其中噻呋酰胺对两种病菌都具有很高的活性,可用于两种病害的防治。随着病原小种不断的突变,部分药剂防治效果减退,需要持续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切实满足实践中对病害防控的需求。
目前为止,国内外对白芍的病害研究均较少,多数以观赏性花卉为研究对象,仅阐述病害名称,对其病原生物学特性、发病规律、防治方法等方面均无详细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白芍白绢病的药剂组合物,可用于白芍白绢病的防治,并且具有增效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活性成分的施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一种可用于防治白芍白绢病的药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包括井冈霉素和菌核净。
一种可用于防治白芍白绢病的药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井冈霉素和菌核净的重量配比为1∶20-20∶1。
一种可用于防治白芍白绢病的药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井冈霉素和菌核净的重量配比为1∶10-10∶1。
一种可用于防治白芍白绢病的药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井冈霉素和菌核净的重量配比为1∶5-1∶10。
一种可用于防治白芍白绢病的药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井冈霉素和菌核净的重量配比为1∶5、1∶10、1∶20。
一种可用于防治白芍白绢病的药剂组合物,所述的药剂组合物剂型包括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19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