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红火蚁的植物材料与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291689.0 | 申请日: | 2019-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48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杨静美;雷泽湘;叶滔;王为华;蔡奕浩;黎琪;张志祥;徐汉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N65/40 | 分类号: | A01N65/40;A01N37/18;A01P7/04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德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9 | 代理人: | 齐军彩;杨瑞龙 |
| 地址: | 51022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红火 植物 材料 制备 方法 | ||
一种防治红火蚁的植物材料与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原药与引诱物,所述原药为水仙鳞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绿色环保、安全有效、毒杀红火蚁效果显著、经济的植物,并同时提供其有效物质提取方法和作用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红火蚁的植物材料与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属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切叶蚁亚科(Mymicinae)火蚁属(Solenopsis),原产于南美洲巴拉那纳河流域,已被国际上列为最具入侵性和破坏性的百种外来有害生物之一,是一种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外来有害生物。红火蚁是杂食性土栖蚁类,其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社会危害和环境影响。自2004年以来,红火蚁入侵了我国广东、广西、湖南等省以及港澳局部地区,其中以广东地区最为严重。因其性喜群聚并好攻击,蚁群种群数量大,分工严密,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能力,对其栖息地的生物极具威胁,并能造成重大经济危害、农业危害和社会危害。
目前,我国主要采取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植物检疫等措施进行防控。化学防治是应用最多、研究最广的一种防治方法,研究成果显著,但是化学药剂的使用会对环境、人类造成一定的污染和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治红火蚁的植物材料与制备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红火蚁的植物材料与制备方法,包括原药与引诱物,所述原药为水仙鳞茎。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引诱物为火腿肠。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在1克鲜水仙鳞茎中加入70、80、90mL蒸馏水,研钵研磨,室温下超声波震荡1h,取上清液备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鲜水仙鳞茎50℃时烘96h得到干水仙鳞茎,取0.5克干水仙鳞茎中加入不同体积的蒸馏水,研钵研磨,室温下超声波震荡1h,取上清液备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秋水仙素配制成100、50、10、1、0.1μg/mL的水溶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红火蚁的植物材料与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绿色环保、安全有效、毒杀红火蚁效果显著、经济的植物,并同时提供其有效物质提取方法和作用结果。
附图说明
图1为鲜水仙对大红火蚁的毒力作用图;
图2为鲜水仙对小红火蚁的毒力作用图;
图3为干水仙对大红火蚁的毒力作用图;
图4为干水仙对小红火蚁的毒力作用图;
图5为秋水仙素对大红火蚁的毒力作用图;
图6为秋水仙素对小红火蚁的毒力作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红火蚁的植物材料与制备方法,包括原药与引诱物,所述原药为水仙鳞茎。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引诱物为火腿肠。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在1克鲜水仙鳞茎中加入70、80、90mL蒸馏水,研钵研磨,室温下超声波震荡1h,取上清液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未经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16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