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能自由滑行的折叠式三轮踩踏车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91327.1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8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李益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益林 |
主分类号: | B62K9/02 | 分类号: | B62K9/02;B62K2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踩踏 双曲轴连杆 自由滑行 踩踏板 踩踏车 后车轮 折叠式 单向滚动轴承 自由滑行状态 三角形布局 后轮 车轮护板 车体大梁 动力传递 高低可调 扭矩传递 踏板 折叠 车把 前轮 刹车 驱动 保证 | ||
1.一种新型的能自由滑行的折叠式三轮踩踏车,包括水平车把(1),其特征在于:水平车把(1)上装有刹车(2),刹车(2)与刹车拉线(3)上端相连,刹车拉线(3)下端穿刹车复位弹簧(7)后与车轮护板(11)相连,车把立管(4)上端与水平车把(1)连接,下端与U型前叉(10)连接,其特征在于:车把立管(4)上设有高度调节装置(5),U型前叉(10)下部与前车轮(8)连接,车轮护板(11)安装于U型前叉(10)内部,车体大梁(12)前段与U型前叉(10)连接,其特征在于:连接处设置折叠开关(6),车体大梁(12)后半部分与Z型连杆(13)和反向双曲轴连杆(17)相连,其特征在于:Z型连杆(13)和反向双曲轴连杆(17)能自由转动,踩踏板(14)采用左右双踏板设计,踩踏板(14)前段与Z型连杆(13)连接,后端与反向双曲轴连杆(17)曲轴部位连接,其特征在于:踩踏板(14)能够围绕Z型连杆(13)和反向双曲轴连杆(17)进行自由转动,反向双曲轴连杆(17)两端分别与后车轮(15)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轮(15)装有单向滚动轴承(16)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能自由滑行的折叠式三轮踩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护板(11)为塑料材质,刹车(2)通过刹车拉线(3)与车轮护板(11)相连接,当用手捏住刹车(2)时,刹车拉线(3)拉动车轮护板(11),使前车轮(8)与车轮护板(11)相互摩擦而达到制动的效果,当手松开刹车(2)时,刹车复位弹簧(7)使车轮护板(11)复位,解除摩擦,可以继续踩踏前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能自由滑行的折叠式三轮踩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立管(4)材质为铝合金管,车把立管(4)分为上下两段立管,上立管的外径等于下立管的内径,上立管与下立管采用承插连接在一起,在连接处设置高度调节装置(5),通过调节上立管与下立管之间的重叠长度来调整水平车把(1)和车把立管(4)的高度,并用高度调节装置(5)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能自由滑行的折叠式三轮踩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前叉(10)上部与车把立管(4)的下端相连,下部与前车轮(8)固定在一起,前车轮(8)装有双向滚动轴承(9),车轮护板(11)装在U型前叉(10)内部,并用螺丝与U型前叉(10)相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能自由滑行的折叠式三轮踩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大梁(12)采用矩形钢管制作,前端与U型前叉(10)用折叠开关(6)相连接,后端与Z型连杆(13)和反向双曲轴连杆(17)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能自由滑行的折叠式三轮踩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开关(6)由一个不可拆卸螺栓和一个快拆螺栓组成,当拆掉快拆螺栓后,车把立管(4)以固定螺栓为中心进行转动折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能自由滑行的折叠式三轮踩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踩踏板(14)为长方形铁质踏板,在踩踏板(14)上表面粘贴防滑塑料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能自由滑行的折叠式三轮踩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Z型连杆(13)为不锈钢材质,Z型连杆(13)横穿车体大梁(12),且能自由转动,Z型连杆(13)两端分别与左、右踩踏板(14)前部相连,且踩踏板(14)与Z型连杆(13)之间能相互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能自由滑行的折叠式三轮踩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双曲轴连杆(17)为不锈钢材质,反向双曲轴连杆(17)横穿车体大梁(12),且能自由转动,反向双曲轴连杆(17)的曲轴部位与踩踏板(14)后部连接,且踩踏板(14)与反向双曲轴连杆(17)之间能相互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能自由滑行的折叠式三轮踩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轮(15)与反向双曲轴连杆(17)之间用单向滚动轴承(16)进行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益林,未经李益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132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