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硝化除磷耦合振动缺氧MBR装置及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88666.4 | 申请日: | 2019-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5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 发明(设计)人: | 卞晓峥;黄健平;邱林;王文川;侯丽君;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 地址: | 45001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缺氧池 支路 厌氧池 反硝化除磷 底部出口 污泥处理 耦合振动 好氧池 中沉池 缺氧 固液分离效果 污泥回流管路 污水生物处理 底部入口 反应效率 搅拌装置 排水管路 曝气装置 剩余污泥 系统控制 依次连通 运行能耗 构筑物 工艺流程 不连续 进水池 膜污染 膜组件 排水端 污泥 出水 出口 | ||
本发明属于污水生物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硝化除磷耦合振动缺氧MBR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池、厌氧池、中沉池、好氧池和缺氧池;厌氧池内设有搅拌装置;中沉池的底部出口通过污泥超越管路与缺氧池的底部入口相连;好氧池内设有填料和曝气装置;缺氧池中设有MBR膜组件,缺氧池底部出口连接有污泥处理管路,污泥处理管路的出口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通过污泥回流管路与厌氧池的底部相连接,另一支路与剩余污泥管路相连接;膜组件的排水端与排水管路相连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固液分离效果不佳,构筑物数目多,工艺流程冗长,反应效率低、系统控制复杂,出水不连续、运行能耗高、膜污染难以控制等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生物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硝化除磷耦合振动缺氧MBR装置及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问题的关注,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显,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排放标准是预防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新修订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经将排入重点流域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的执行标准由原有的一级B标准提升到一级A标准,污水处理已经从传统的以去除COD、BOD、悬浮物为首要目标转移到对营养物质氮、磷的去除。这对我国新建和已建的污水处理厂都提出了对污水进行深度脱氮除磷技术的需求。因此,如何开发高效、经济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新理论和新技术,为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已经成为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传统的生物除磷技术认为,脱氮过程和除磷过程都需要消耗碳源,即存在反硝化细菌与聚磷菌对碳源竞争的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城市污水中存在着有机物浓度越来越低,污水的碳氮、碳磷比持续下降的现象。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如A2/O、改良A2/O、UCT、SBR等)具有一定的脱氮和除磷作用,但由于在脱氮和除磷工艺存在碳源竞争和泥龄差异的矛盾,除磷和脱氮相互制约,实际的运行效果并不理想,且存在占地面积较大、能源消耗较多,剩余污泥产量较大等弊端。
反硝化除磷技术被认为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水处理技术之一,利用兼性反硝化细菌,将反硝化脱氮和生物除磷合二为一,降低有机碳源和O2的消耗量,相比传统专性好氧除磷菌能节约50%的有机碳源和30%的O2,同时减少50%的剩余污泥量。目前在反硝化除磷理论上开发出单泥系统和双泥系统,但单污泥系统内多种种群因泥龄差异以及对DO与营养需求的不同,不同微生物之间相互影响,引起反硝化除磷效能难以大幅度提高。双泥系统的典型工艺包括Dephanox工艺和A2N工艺,可较好地实现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但双泥系统要经过多次沉淀和多级回流,存在工艺流程复杂、操作不便、控制繁琐等诸多不足之处,其反硝化除磷效能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急需一种不仅发挥双污泥系统一碳两用的优势,而且具备工艺流程短、沉淀效果好、脱氮除磷效率高的反硝化除磷装置和工艺。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硝化除磷耦合振动缺氧MBR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
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反硝化除磷耦合振动缺氧MBR工艺,解决了现有工艺中固液分离效果不佳,构筑物数目较多,工艺流程冗长,反应效率低、系统控制复杂,出水不连续、运行能耗高、膜污染难以控制等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反硝化除磷耦合振动缺氧MBR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池、厌氧池、中沉池、好氧池和缺氧池;
厌氧池内设有搅拌装置;中沉池的底部出口通过污泥超越管路与缺氧池的底部入口相连;好氧池内设有填料和曝气装置;缺氧池中设有MBR膜组件,缺氧池底部出口连接有污泥处理管路,污泥处理管路的出口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通过污泥回流管路与厌氧池的底部相连接,另一支路与剩余污泥管路相连接;MBR膜组件的排水端与排水管路相连接。
具体的,所述搅拌装置为搅拌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未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86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