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对抗模型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88349.2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2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周洋;赵琨;陈财森;应书皓;苏绍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12/24;G06N3/08;G06N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孙国栋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入侵检测 实时跟踪 异常行为 对抗 标签 安全技术领域 个人上网行为 神经网络模型 网络行为分析 网络异常行为 比较分析 分类存放 后续动作 入侵检测 生成数据 时间序列 数据收集 网络行为 真实数据 判断器 数据集 分类 准确率 清洗 预测 优化 改进 | ||
本发明属于网络行为分析和安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对抗模型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及装置,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获取大量的个人上网行为数据,给它们做好标签,分类存放;S2、数据集的划分真实数据和生成数据两个部分,并对生成的最后模型进行论证比较分析;S3、对于其中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寻找时间序列的关系;能够作用于网络异常行为入侵检测时,可对网络行为做出判断与预测,分类得到精准的行为标签,并且通过实时跟踪,对被分类为存在异常行为的后续动作实时跟踪,判断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建立对抗神经网络模型,模拟异常行为的发生,对判断器模型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达到较高的判断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行为分析和安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对抗模型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生成对抗网络GAN(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源于Goodfellow团队的研究,是最新的神经网络中的一种。它源自于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GAN由两个相互对立的模拟器和检测器组成,主要任务是学习原始数据中的数据关系模型,利用学习到的关系去形成新的数据样本数据集,供给检测器检测,优化参数。由于GAN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原始数据的特性,因此在风格迁移等环境中应用十分广泛。
通过纳什博弈数据,我们研究两种网络,一种是生成网络G,另一种是识别网络D,在GAN中,G尽量去学习原始数据,试图欺骗D,逃过D的检验,然而D的作用是,尽可能提升自己的检测参数,更好地发现G的欺骗手段,GAN的学习过程就是一种竞技成长的过程,其公式表示为:
Min max V(D,G)=Ex~pdata(x)[logD(x)]+Ez~pz(z)[log(1-D(G(z)))](1)
其中的V(D,G)为价值函数,从公式来看,表现出了不用公式化描述数据的分布类型,而是直接进行了抽样训练模式,而且GAN在理论上达到了可以完全逼近真实数据分布的目的,展现出了GAN与其他网络不同的优势。
入侵检测模型是一种主动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在物联网,车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从数亿万记的数据流中寻找出异常的行为模式变得至关重要,也已经成为新的入侵检测技术的核心发展方向。入侵检测的基本思路是对网络数据流量特征的分析与研究,建立一个完善的模型,并对不同的动作行为进行分析,完成区分标注。但是基于传统的数据挖掘方法下的入侵检测系统,存在识别率低,速度慢,跟踪不及时的缺点。本发明引入深度学习技术和对抗神经网络概念,建立一个能够对抗学习的检测模型和生成模型,以提高识别的精确度和执行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对抗模型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及装置,能够作用于网络异常行为入侵检测时,可对网络行为做出判断与预测,分类得到精准的行为标签,并且通过实时跟踪,对被分类为存在异常行为的后续动作实时跟踪,判断模型的准确性,并且通过建立对抗神经网络模型,模拟异常行为的发生,对判断器模型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达到较高的判断准确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对抗模型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获取大量的个人上网行为数据,给它们做好标签,分类存放;
S2、数据集的划分真实数据和生成数据两个部分,并对生成的最后模型进行论证比较分析;
S3、对于其中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寻找时间序列的关系;
S4、通过生成网络G和判别网络D不断博弈,进而使生成网络G学习到数据的分布,基于检测生成,训练完成后,生成网络G从一段随机行为中生成逼真的网络行为;
S5、将学习的数据,放入模型中,进行训练,调整模型的参数,将两类分类开来,同时,将数据输入模型G中,学习他的模式,不断地对抗训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鸿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83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