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含银铅锌尾矿提取银及其废渣的利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87581.4 | 申请日: | 2019-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6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 发明(设计)人: | 范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重于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1/08;C04B18/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32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氰化 铅锌尾矿 混凝土预制件 尾矿粉 尾矿渣 浸出 提炼 混凝土预制构件 预处理 环保技术领域 新材料技术 砂石骨料 水泥 铅锌矿 银还原 干粉 掺和 粉磨 烘干 矿粉 铅锌 湿法 酸解 催化 制备 还原 释放 替代 应用 制作 | ||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技术、环保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技术将含有少量银的氰化铅锌尾矿粉中的银提炼出,将尾矿粉中的银还原,并将剩余的铅锌尾矿粉用于替代部分水泥用于制备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工艺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铅锌矿在经过氰化提炼中,对矿粉中的银产生“包裹”作用,在氰化铅锌尾矿渣中含量颇高,此铅锌尾矿粉应用与混凝土预制件中的风险较大;因此需要对氰化尾矿渣进行预处理,将其粉磨至200目;(2)将氰化尾矿粉进行湿法浸出,使用催化酸解浸铁的工艺将银从“包裹”中释放出来,实现氰化浸出;(3)对还原出银后的氰化铅锌尾矿粉进行烘干5小时至3天;(4)将干粉掺和与水泥中,结合砂石骨料制作混凝土预制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技术、环保节能技术领域,涉及尾矿贵金属回收与尾矿替代部分水泥用于混凝土预制件生产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化与工业化速度加快,矿产消耗与开采逐年递增,且尾矿粉堆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中型矿山9000多座,小型矿山26万座,对应的尾矿占用场地超1万平方公里。长时间尾矿堆积不仅会污染水,土地,空气,还会引发重大地质灾害,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有尾矿堆积与尾矿库引起发生的泥石流和溃坝200多起。以铅锌尾矿粉为例,此尾矿侵占土地,重金属与稀有金属会破坏植被、对土地,地下水造成污染,同时风化严重,产生二次扬尘与粉尘污染、水体污染等。尾矿中含有重金属离子,有毒的残留浮选药剂甚至给人们带来难以补偿的灾难。我国主要使用氰化提炼金属的方法,氰化尾渣是我国的大宗危险固体废物,其中含有大量氰化物,残存的药剂对环境的危害深远。
尾矿粉也成矿山固体废物,具有危害和利用的双重性,也是宝贵的二次资源。铅锌尾矿经过适当的技术处理可用于替代部分水泥应用于混凝土预制件中,且尾矿粉中的中微量重金属与氰化物将会被封固在其中,不会产生尾矿二次污染空气,土地与水体等现象。
此发明专利的尾矿粉针对尾矿中含有铅,锌,银等金属元素,其中银的回收价值高,且提取银后的铅锌尾矿粉更适用于替代部分水泥应用于混凝土构件生产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同时,能够减轻了由于铅锌尾矿未被利用对环境造成的严重负担以及处理费用,提炼还原其中的银,并将提取银之后的铅锌尾矿替代部分水泥应用于混凝土构件的生产。
本发明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利用含银铅锌尾矿提取银后用于混凝土构件的生产及其工艺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银从铅锌尾矿粉中提取
将含银铅锌尾矿渣进行粉磨预处理,使用氰化法浸出法还原尾矿粉的银。
(2)将氰化铅锌尾矿粉烘干后用于制备混凝土预制件
对还原出银后的氰化铅锌尾矿粉进行烘干5小时至3天(2)除银后的铅锌尾矿粉替代部分水泥应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
所述的铅锌尾矿的金属余量如下:铜0.02克吨,铅0.15克吨、锌0.14克吨、硫3克吨、银35克吨。
参照GB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JGJ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GBT 12957-2005用于水泥混合材的工业废渣活性试验方法。采用水泥胶砂抗压强度评价其活性指数,尾矿取代水泥质量比例30%。在降低固废对环境造成的严重负担以及处理费用同时,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主要金属含量有铜、铅0.15克吨、锌0.14克吨、硫、银
步骤1:
原料的金属含量如表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重于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重于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75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