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辐照光纤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87427.7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3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广省;李冠魁;马丽君;刘娟;周文;高宪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太平洋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2 | 分类号: | G02B6/02;C03C25/50;C03B37/027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朱晓熹 |
地址: | 25231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包层 缓冲涂层 内涂层 外部 耐辐照 外涂层 纤芯 制备 丙烯酸树脂 光传输性能 辐照 保护光纤 隔离作用 光纤受力 缓冲保护 涂层结构 涂覆材料 缓冲层 耐高温 改性 含氟 三层 涂覆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辐照光纤及其制备方法,其结构包括外涂层,缓冲涂层,内涂层,纤芯和包层,所述纤芯外部设有包层,所述包层外部设有内涂层,所述内涂层外部设有缓冲涂层,所述缓冲涂层外部设有外涂层。光纤通过多种涂覆材料对光纤进行多次涂覆,形成内、中、外三层涂层结构的光纤,且缓冲层采用耐高温的改性含硅或含氟的丙烯酸树脂,不仅可以在光纤受力后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而且在受到辐照、高温的作用时,光纤具有很好的隔离作用,避免对内涂层的破坏,保护光纤包层,保证光纤的光传输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耐辐照光纤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光纤具有高带宽、抗电磁干扰、重量轻和易于布线等优势,已逐渐成为高速通信网和传感系统网构成的关键传输介质和器件。自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以来,人们对核能安全的关注日趋密切,尤其是核电站内部及外围区域的信息通信;由于核电厂反应堆安全壳内部和外围区域存在大量射线,将引起普通通信光纤的损耗增加,造成通信不畅,甚至通信中断。因此,鉴于上述原因,研制一种耐辐照光纤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辐照光纤及其制备方法,主要解决现有通信光纤不具有耐辐照和耐温性能的问题。该光纤可以在光纤受力后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而且在受到辐照、高温的作用时,光纤具有很好的隔离作用,避免对内涂层的破坏,保护光纤包层,保证光纤的光传输性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辐照光纤,其结构包括外涂层,缓冲涂层,内涂层,纤芯和包层,所述纤芯外部设有包层,所述包层外部设有内涂层,所述内涂层外部设有缓冲涂层,所述缓冲涂层外部设有外涂层。
进一步,所述光纤纤芯为低羟基高纯二氧化硅石英玻璃。
进一步,所述光纤包层为高度掺杂氟的石英玻璃。
进一步,所述光纤外涂层采用聚酰亚胺进行涂覆,光纤缓冲层采用含硅或含氟的改性丙烯酸树脂涂覆,内涂层采用通信用普通丙烯酸树脂进行涂覆。一种耐辐照光纤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光纤预制棒通过高温石墨炉加热至1500℃-2500℃熔融,通过重力和牵引抽丝拉成125μm±2μm裸光纤,拉丝速度为5~40m/min;
(2)裸光纤经过自然冷却,首先是第一次在光纤外涂覆一层厚度为25μm的丙烯酸树脂,并通过紫外光固化完成,初步涂覆后的涂层外径为175μm±5μm;
(3)第二次涂层采用改性的高温丙烯酸树脂涂料进行涂覆,涂覆层的厚度为20μm,涂覆缓冲层外径为215μm±5μm;
(4)最外层采用聚酰亚胺树脂涂覆,涂覆一层厚度为15μm的外涂层,并通过电阻炉进行加热固化,为达到最佳的涂层厚度,进行两次的涂覆-热固化循环,外涂层的外径为245μm±5μm。
(5)光纤完成最终涂覆后,成品光纤收绕在光纤收线盘上,生产长度可根据客户要求设定。
进一步,光纤预制棒通过高温石墨炉加热至2000℃熔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光纤通过多种涂覆材料对光纤进行多次涂覆,形成内、中、外三层涂层结构的光纤,且缓冲层采用耐高温的改性含硅或含氟的丙烯酸树脂,不仅可以在光纤受力后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而且在受到辐照、高温的作用时,光纤具有很好的隔离作用,避免对内涂层的破坏,保护光纤包层,保证光纤的光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外涂层,2、缓冲涂层,3、内涂层,4、纤芯,5、包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太平洋光纤光缆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太平洋光纤光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74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