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列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86098.4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64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丁立卿;熊力;高国燕;贾焕英;杨帅;沈立伟;武娟娟;卢海超;孟凡帅;胡国鹏;高绪玲;刘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14 | 分类号: | B61D17/14;B61D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新知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7 | 代理人: | 马军芳;李源 |
地址: | 063035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列车 | ||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轨道列车,包括:半封闭的风道,所述风道包括风道顶部和风道侧部;所述风道顶部与所述列车车体的内顶固定,所述风道侧部连接在所述风道顶部的两侧且朝下伸出;大边顶,与所述车体固定作为所述列车顶板的一部分,且所述大边顶封在所述风道侧部的底端与所述风道形成空气流通的通道。本申请实施例的轨道列车,以解决轨道列车的顶板和风道不利于轨道列车的整体减重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机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列车。
背景技术
轨道列车的顶板和风道都是各自为政,单独设计,重量较大,不利于轨道列车的整体减重。
因此,轨道列车的顶板和风道不利于轨道列车的整体减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背景技术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没有形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轨道列车,以解决轨道列车的顶板和风道不利于轨道列车的整体减重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列车,包括:
半封闭的风道,所述风道包括风道顶部和风道侧部;所述风道顶部与所述列车车体的内顶固定,所述风道侧部连接在所述风道顶部的两侧且朝下伸出;
大边顶,与所述车体固定作为所述列车顶板的一部分,且所述大边顶封在所述风道侧部的底端与所述风道形成空气流通的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所述风道包括风道顶部和风道侧部,所述风道顶部与所述列车车体的内顶固定,所述风道侧部连接在所述风道顶部的两侧且朝下伸出,所述大边顶与所述车体固定作为所述列车顶板的一部分,且所述大边顶封在所述风道侧部的底端与所述风道形成空气流通的通道。这样,大边顶不仅作为列车顶板的一部分,而且作为空气流通的通道的底部。与背景技术相比,可以减少一个部件。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轨道列车的大边顶一个部件起到两个作用,有利于轨道列车的整体减重,符合轨道列车的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向。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轨道列车的下层车厢的顶部局部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轨道列车的下层大边顶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轨道列车的上层车厢的顶部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轨道列车的上层大边顶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轨道列车的下层小边顶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轨道列车的上层小边顶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轨道列车的下层车厢的顶部另一局部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轨道列车的下层中顶板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轨道列车的上层车厢的顶部另一局部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轨道列车的上层中顶板的示意图;
图11为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轨道列车的中顶板的示意图;
图12和图13为图2所示的下层大边顶与下层风道固定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风道顶部,
120风道侧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60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光调控的三维集成的微纳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反应式气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