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泪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285923.9 | 申请日: | 2019-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465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 发明(设计)人: | 周吉超;张纯;李涛;魏滨;田彦杰;周辰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1F9/00 | 分类号: | A61F9/00;A61F2/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曾晨;逄京喜 |
| 地址: | 1001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泪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泪管,包括顺次相连的泪小管断口检测件、支撑件和引导件;泪小管断口检测件包括检测主体和膨胀体,检测主体上设有检测流体进口、检测流体通道、检测流体出口、膨胀流体进口和膨胀流体通道,膨胀体安装在检测主体上;支撑件被设置为用于支撑断裂的泪小管;引导件被设置为用于将支撑件的一端导入泪道。本公开的人工泪管的泪小管断口检测件可方便有效地检测到泪小管的断口。而且,支撑件的两端可分别由泪小管断口检测件和引导件引入泪道,使得支撑件支撑断裂的泪小管,有效降低了植入人工泪管的操作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泪小管修复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人工泪管。
背景技术
泪小管是泪道的一部分。人体的眼泪从泪腺产生,经过眼球表面润滑后,从分别位于上眼睑和下眼睑上的上泪点和下泪点进入分别位于上眼睑和下眼睑的上泪小管和下泪小管,然后依次流经泪总管、泪囊和鼻泪管,自鼻泪管开口排出人体。上述鼻泪管开口是指泪道位于鼻腔下鼻道上的口。由于眼部外伤等情况,泪小管断裂时有发生。
断裂的泪小管可通过人工泪管的植入来进行修复。修复过程中需要先采用猪尾钩找到泪小管的断口,操作过程如下:将猪尾钩的头端先通过位于未受伤的泪小管的端部的泪点旋转进入泪囊,再逆行以使得猪尾钩的头端依次自泪总管和断裂的泪小管邻近泪囊的断口伸出,从而找到泪小管的断口。泪小管的断口找到后,将人工泪管植入断裂的泪小管内,使得人工泪管支撑断裂的泪小管。待瘢痕修复期结束,再将人工泪管拆除,即完成了断裂的泪小管的修复。
这种泪小管修复方式的泪小管断口检测工具和人工泪管为两个独立的器件,在泪小管修复的过程中操作难度较大。而且,上述泪小管断口检测工具容易造成未受伤的泪小管的损伤,并不能适用于上下眼睑中的泪小管都断裂的情况。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方便有效地检测泪小管断口,并降低泪小管修复的操作难度的人工泪管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方便有效地检测泪小管断口,并降低泪小管修复的操作难度的人工泪管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人工泪管。
该人工泪管包括顺次相连的泪小管断口检测件、支撑件和引导件;其中,
所述泪小管断口检测件包括检测主体和膨胀体,所述检测主体上设有检测流体进口、检测流体通道、检测流体出口、膨胀流体进口和膨胀流体通道,所述检测流体通道连接所述检测流体进口和所述检测流体出口,所述膨胀体安装在所述检测主体上,且所述膨胀流体通道连接所述膨胀体和所述膨胀流体进口;
所述支撑件被设置为用于支撑断裂的泪小管;
所述引导件被设置为用于将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导入泪道。
可选的,所述检测流体出口设有多个。
可选的,所述人工泪管的两端具有椭球形状或圆球形状。
可选的,所述膨胀体包括第一膨胀体和第二膨胀体,所述膨胀流体通道包括第一膨胀流体通道和第二膨胀流体通道;
所述第一膨胀流体通道连接所述膨胀流体进口和所述第一膨胀体,所述第二膨胀流体通道连接所述第一膨胀体和所述第二膨胀体。
可选的,所述第二膨胀体相较于所述第一膨胀体邻近所述检测主体的检测端,且所述第二膨胀体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一膨胀体的体积。
可选的,所述检测流体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膨胀体和所述第二膨胀体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另一种人工泪管。
该人工泪管包括连接在一起的泪小管断口检测件和支撑件;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未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59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恒温冷敷冰袋
- 下一篇:一种眼球保护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