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工含盐危险废物无害资源化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83418.0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0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裴文艺;李波;毕中昱;易俊杰;杨文斌;孟佳瑶;罗景义;马志宏;张婷婷;严石;王冉;肖树城;曹雨平;张震威;吴泽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23G5/16 | 分类号: | F23G5/16;F23G5/44;F23G5/46;F23G7/02 |
代理公司: | 常州易瑞智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8 | 代理人: | 徐琳淞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危险废物 燃烧室 第二燃烧室 第一燃烧室 资源化处理 气体通过 细颗粒 烟气 烟尘 焚烧 布袋式除尘器 粉状危险废物 空气预热器 吸收反应塔 交替设置 无害化 资源化 灰渣 两组 燃尽 燃器 自然环境 送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工含盐危险废物无害资源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危险废物制成细颗粒粉状;步骤二,将细颗粒粉状危险废物送入第一燃烧室,并确保VOCs气体燃尽;步骤三,第一燃烧室产生的灰渣和其它有害气体通过第二燃烧室进行焚烧;步骤四,第二燃烧室产生的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通过第三燃烧室焚烧;步骤五,使第三燃烧室产生的无二噁英烟气进入交替设置的两组省燃器和空气预热器;步骤六,通过布袋式除尘器处理烟气中的绝大部分烟尘,剩余部分气体进入吸收反应塔中,最后剩余的气体放至自然环境中。本发明使得化工含盐危险废物得到了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工含盐危险废物无害资源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农药企业、化工企业每年有大量的机残渣,并含有大量的盐,以往由有资质的处理单位采用填埋处理,但经环保部门调查发现,此种处理方式严重影响地下水源水质。另外,有机废渣成份复杂、毒性大,若采用焚烧的方法,当温度低于1100℃则会产生强致癌物二噁英,并且普通焚烧炉处理含盐危废操作有严重的缺陷,大量盐渣会堵塞炉腔因此需采用连续进渣、连续出渣的方式进行,但当炉温达1100℃以上时又无法用金属传送带出渣,这使得普通焚烧处理方式难以对化工含盐危险废物进行处理。因此,申请人设计了一种化工含盐危险废物无害资源化处理方法,使得危险废物到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化工含盐危险废物无害资源化处理方法,使得危险废物到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化工含盐危险废物无害资源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危险废物从各生产单位转移至危险废物集中站,并且制成细颗粒粉状;
步骤二,通过输送装置将细颗粒粉状危险废物送入第一燃烧室,并确保VOCs气体燃尽;
步骤三,第一燃烧室产生的灰渣和其它有害气体通过第二燃烧室进行焚烧,使灰渣中未燃尽部分补烧至燃尽,彻底成为无机盐后排出;同时将有害气体中的二噁英气体在第二燃烧室中燃烧消除;
步骤四,第二燃烧室产生的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通过第三燃烧室焚烧,彻底燃尽从第二燃烧室逃逸的二噁英气体;
步骤五,使第三燃烧室产生的无二噁英烟气进入交替设置的两组省燃器和空气预热器,对无二噁英烟气进行降温,然后进入布袋式除尘器;
步骤六,通过布袋式除尘器处理烟气中的绝大部分烟尘,剩余部分气体进入吸收反应塔中,气体中的含硫、卤素等气体被吸收反应塔吸收,经蒸馏后,形成固态,最后剩余的气体达到排放标准,从烟囱排放至自然环境中。
所述第一燃烧室的炉膛温度为800℃~900℃。
所述第二燃烧室的炉膛温度不低于1100℃。
所述第三燃烧室的炉膛温度不低于1200℃。
所述步骤五中交替设置的两组省燃器和空气预热器将无二噁英烟气的温度降至120℃~140℃。
所述第二燃烧室和第三燃烧室中的水冷壁用水被加热后,从水冷壁汇集至集水箱,然后进入热水线,用于生产和生活。
所述步骤五中的省燃器中,来自冷水线的水与烟气进行热交换,被加热后的水进入热水线,用于生产和生活。
所述热水线线沿线设有多台换热器,用于调节热水温度,以便生产和生活使用。
所述步骤五中的空气预热器中,通过鼓风机使得来自外界环境的空气与烟气进行热交换,被加热后的空气用于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和第三燃烧室的炉膛一次风和二次风的需要。
所述第二燃烧室、布袋式除尘器和经蒸馏后获得的固态盐类,空冷后通过分离工艺,置于工业用盐,实现资源化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工学院,未经常州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34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