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备定位跟踪及识别功能的空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283305.0 | 申请日: | 2019-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54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熙源;马振;刘建国;张飞麟;柳笛;方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4D1/14 | 分类号: | B64D1/14;B64D1/10;B64D1/12;E05B65/5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向文 |
| 地址: | 21001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备 定位 跟踪 识别 功能 空投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定位跟踪及识别功能的空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降落伞和空投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投箱包括下壳体和上盖,所述上盖上设置有锁孔结构,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与锁孔结构相配合用于开闭锁的人脸识别模块,所述上盖上设置有用于传递空投箱状态信号给指挥部的控制系统模块,所述控制系统模块包括报警模块和导航系统模块,所述导航系统模块包括ARM处理器、通信模块、定位模块、电池组模块和开关信号采集模块。本发明通过控制系统模块实现了对于空投箱的定位跟踪,借助多层缓冲装置的作用,实现了平稳着陆,空投箱具备高防盗性能并且可通过定位跟踪快速找回空投箱,实现空投箱的高回收率和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定位跟踪及识别功能的空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离地面一定高度,用降落伞等形式投放人或物的过程称为空投。在发生自然灾害时,空投生活必需品可以保障受灾地区人民的生存。在战争展开的初期,为争取有利局势,空投武器装备有利于实行空降作战。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着陆缓冲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各种重要装备的软着陆过程中。空投物资在着陆冲击瞬间,如果不釆用缓冲装置进行吸能缓冲,很容易造成空投的重要仪器设备损坏,这将使得耗资大的空投任务功亏一篑。
另外,现有的空投装置着陆后,空投装置自身的防盗性能较差,所以经常出现物资被盗的情况,尤其是一些重要物资被盗,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备定位跟踪及识别功能的空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不但能够确保物资在着陆过程中不会发生损坏,而且能够根据自动定位,使得工作人员能够高效的找到着陆后的空投装置,并且空投装置具备高防盗性能,避免了物资被盗。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定位跟踪及识别功能的空投装置,包括降落伞和空投箱,所述空投箱包括下壳体和上盖,所述上盖上设置有锁孔结构,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与锁孔结构相配合用于开闭锁的人脸识别模块,所述上盖上设置有用于传递空投箱状态信号给指挥部的控制系统模块,所述控制系统模块包括报警模块和导航系统模块,所述导航系统模块包括ARM处理器、通信模块、定位模块、电池组模块和开关信号采集模块,所述ARM处理器通过开关信号采集模块连接着人脸识别模块,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包括人机操作模块和开箱检测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包括超宽带通信模块和通信卫星模块,所述ARM处理器分别连接着超宽带通信模块、通信卫星模块、定位模块和报警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锁孔结构包括圆形锁孔和矩形锁孔两部分,所述上盖的底部设置有内嵌入下壳体中的楔形件,所述圆形锁孔和矩形锁孔均设置在楔形件上,空投箱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是通过圆形锁孔实现闭锁,一旦空投箱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下,矩形锁孔也能够进入锁紧工作状态,提升空投箱的防盗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模块嵌入固定在上盖中,所述上盖上设置有若干数据线孔,所述人脸识别模块通过数据线穿过数据线孔和控制系统模块的ARM处理器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缓冲层,所述第二缓冲层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缓冲层,所述第二缓冲层内嵌有若干个对称布置的泡沫填充铝管,所述第二缓冲层为瓦楞纸板,所述第一缓冲层为蜂窝纸板复合结构,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和泡沫填充铝管的结合具备不同力学性能的组合减震缓冲功能,确保空投箱实现良好软着陆。
一种具备定位跟踪及识别功能的空投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准备空投:
启动电源,启动组合导航系统和通信模块,空投箱在空投前圆形锁孔处于工作状态,矩形锁孔处于不工作状态,确认降落伞和空投箱是否连接稳固,打开降落伞;
S2:空投箱定位跟踪:
空投箱在下落阶段,指挥部根据控制系统模块的定位模块定位跟踪空投箱的空间位置坐标,并且将数据信息传递给指挥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33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载焰条播撒装置
- 下一篇:柔顺性轮胎





